【廿四節氣:寒露】秋燥易咳嗽、氣管敏感 中醫推介2款湯水2個穴位養陰潤肺
今年的廿四節氣「寒露」在10月8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天氣會明顯轉涼,尤其是在早上晚間時。註冊中醫師郭桂廷今次推介多款食物、2款湯水、以及2個穴位予大家,一起養陰潤肺,擊退咳嗽、氣管敏感。
「寒露」後濕度減少、早晚感涼意
註冊中醫師郭桂廷表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寒露也代表深秋的到來,氣候由涼爽逐漸轉入寒冷下雪。
二十四節氣是從中國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一帶發展出與務農相對應的氣候值統計資料,每個節氣除了代表氣候的變化,也具有提醒農民安排農事的意義。而香港屬於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相對中原一帶不會明顯看到氣溫驟降,露水結霜這些深秋接近冬季的表現,看看香港天文台提供的天氣數據,可以明顯看到每年香港10月時,降雨量明顯較7,8,9月減少,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減少,氣溫逐漸下降,雖然不像中原地區可以看到露水結霜,早晚應該都可以感受到涼意。
常見問題:咳嗽、支氣管過敏、皮膚乾燥
從臟象學說來看,四季都有相對應的臟象,其中秋季與肺相應,肺主氣,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氣,肺在五行屬金,對應的情志系統正是憂悲,因此秋與憂悲相應。中醫說秋氣主燥,秋燥表示金氣旺,金剋木,肝氣鬱結就容易產生悶悶不樂的情緒問題。肺燥氣虛,會使整個人感覺低落,沒有活力,焦慮憂愁,以及失眠健忘等症狀。若秋燥傷肺,則容易出現咳嗽、支氣管敏感、皮膚乾燥、咽乾咽癢等。
「寒露」後易有「秋燥」
秋天因降雨減少,氣候乾燥易傷五臟中的肺臟,容易出現咳嗽、支氣管敏感、皮膚乾燥、咽乾咽癢等症狀之外,過了秋分,陽氣漸衰,陰氣漸長,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後氣溫開始下降,早晚溫差大,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大家可藉由飲食(飲用滋陰潤肺的湯水、減少食用辛辣發散之品)、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適當運動放鬆心情等改善秋燥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2個穴位按摩推介
1. 太淵穴:
手太陰肺經原穴,《靈樞‧衛氣》:「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
位置: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當舟骨結節外上方,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功效:宣肺平喘,清咽消腫
2. 中都穴:
足厥陰肝經欷穴
位置:小腿內側面,內踝尖直上七寸,脛骨內側面中。當蠡溝直上二寸。
功效:疏肝理氣,調經攝血
「寒露」後飲食守則
飲食宜收不宜散,應盡量少吃蔥、薑、蒜、韭菜、香菜、辣椒等辛散之品。除了當令食材之外,可以多食用養陰潤燥的食物,中醫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正是養陰進補的好時節,挑選食物時可參考下列幾個原則:
1. 白色的食物:根據五行理論,肺對應到五色中的白色,所以多食用白色食物可以預防、緩解秋燥傷肺的症狀,例如:白木耳、水梨、蘋果、杏仁、山藥、豆漿
2. 養陰潤肺的食物:根據藥食同源的理論,食用甘潤入肺經的藥材,例如:沙參、麥冬等
3. 酸味的食物:中醫理論認為酸甘化陰,酸味的食物配上甘潤的食物可以化生為陰液,滋養我們的身體,例如:五味子。
5款易多吃之食物 | |
黑芝麻 | 甘,平,歸肝、腎、大腸經。功效:補肝腎,潤五臟,益精血 |
杏仁 | 苦,微溫,歸肺、大腸經。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沙參 | 甘、微苦,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
麥冬 | 甘、微苦,歸心、肺、胃經。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
五味子 | 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功效:斂肺滋腎,生津斂汗 |
中醫推介2款湯水食療養陰潤肺
寒露湯水:爵士湯(4人份) | |
材料 | 哈密瓜 半個、雞腳 6隻、瘦肉半斤、螺頭5小粒、花膠 4條、瑤柱5顆、沙參 20g、玉竹20g、果皮2片、薑5片、水 3L |
做法 | 1. 將所有食材洗淨,螺頭切片,密瓜切塊,花膠、瑤柱預事先泡發好 2. 豬瘦肉汆水,洗淨雜質後備用 3. 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3L清水用壓力鍋煮1小時,或爐火上煮3小時(熬煮過程中記得適時加水) |
功效 | 滋陰養顏 |
寒露湯水:麥冬無花果雪梨茶(2人份) | |
材料 | 麥冬 30g、雪梨 2顆、無花果乾 4顆、南北杏20g、水適量 |
做法 | 1. 將所有材料洗淨備用,雪梨去芯切件 2. 將材料放入鍋中,加清水稍蓋過所有食材,中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小時 3. 上桌前可依個人口味加少許冰糖 |
功效 | 養陰潤肺 |
廿四節氣系列 - 秋天: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註冊中醫師郭桂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