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急救】心臟驟停存活率僅剩2.3% 學用AED機黃金5分鐘救心
上月台灣藝人高以翔於內地拍攝綜藝節目時,懷疑出現心律不整猝死,終年35歲。事件震驚中港台,感到婉惜之餘,有網友質疑節目組未在黃金時刻,使用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進行搶救,間接導致悲劇的發生。而事實上,CPR(心肺復甦術)和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等急救方法的使用率一直偏低。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根據2016年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的調查發現,面對緊急事故時,不足20%人會為患者使用AED。除了關乎急救知識認知不足,大部份人都擔心「做錯」,負不起人命責任。然而,對於心臟驟停者,每延遲一分鐘的急救,存活率就會遞減7至10%。由於緊急救護黃金時間只有短短5分鐘,在等待救護人員趕到前,其實十分需要身邊的人和AED介入。
AED全名是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是一種可攜帶式的醫療設備,它能自行診斷特定的心律不整並給予心臟電擊。由於AED設計的原意是給一般民眾、沒有學過急救的人士使用,所以電擊全程都會有語音與圖示指導,只要遵照指示便可正確使用。
當發現有人不省人事,在確認環境安全後,可以上前確認患者意識和呼吸。如果患者沒有反應和呼吸,便可判斷為心臟停頓。這時可以報警救助,並設法取得 AED。在等待AED的時候,則需要持續為傷者施予心外壓。然而,即使急救現場順利取得AED,亦需要交替使用AED與CPR,不能完全停止進行CPR。因為AED並不會對偵測不到心律、心電圖呈水平直線的傷者作出電擊,所以需要配合CPR,讓患者回復心跳後再進行電擊。
現時香港約有超過6,000部AED機,在大型商場、港鐵站、不同政府機構都以可看到 AED機蹤影。在取得AED後,可以先解開患者衣服並拿走患者身上的金屬物品,若患者身上有水份,亦要先抹乾。然後可以遵行語音指示,取出電極片,撕開包裝後,按圖示貼在患者右鎖骨以下及心尖部份,然後機器便會自動檢查患者心律。
經過機器分析,如果AED發出不建議電擊的語音,則應繼續壓胸動作。相反,若機器表示「建議電擊」,周邊的人就不要接觸傷者,之後按下電擊鍵。完成電擊後再施行CPR,不斷重覆直致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或心跳,或是開始有動作反應。亦或重覆直致救傷車抵達現場,有專業醫護人士接手。
值得留意的是,若患者是25公斤或8歲以下兒童,施救的方法會略有不同。電極片會改為貼在胸前兩乳頭中央處,以及背後兩肩胛骨之間,藉此減少通過心臟的電流。有些 AED 具有兒童模式功能,使用上應切換為「兒童模式」。另外,如果在患者胸側發現圓形或方形的腫塊,代表患者裝有心律調節器,黏貼電極片時應避開它。
雖然使用AED並不需要「考牌」,但若有一定的急救知識,則能避免在緊急關頭手足無措。而香港消防處就為公眾人士提供了免費的「自動心臟除顫器課程」,不妨花4小時,好好裝備自己。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