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熱】本港錄首宗輸入個案!12歲男童遊佛山順德後確診 衞生署籲外遊返港後須做足一件事
正值暑期外遊高峰,本港的蚊媒疾病傳播風險正急速升溫!衞生防護中心於8月2日公布,本港錄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外地輸入個案,患者為一名12歲男童。鑑於鄰近的廣東佛山近期爆發大規模疫情,衞生署專家緊急呼籲,市民外遊返港後必須加強防護,以防病毒在本地社區擴散。
12歲男童佛山順德返港後病發
該名12歲男童,曾於7月17日至30日與母親到訪爆發疫情的佛山市順德區。他在返港翌日(7月31日)便出現發燒、出皮疹及輕微關節痛等症狀,求醫後其血液樣本經核酸檢測,證實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目前男童已退燒,正在無蚊環境下接受觀察,情況穩定。
潛在社區傳播風險不容忽視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科學委員會於本週一(8月4日)召開會議,指出兩大隱憂:
- 鄰近地區疫情嚴峻:自今年6月底起,佛山市已錄得超過7,000宗基孔肯雅熱個案,顯示病毒在該地區極為活躍。
- 本地環境風險高:傳播此病的「白紋伊蚊」是本港常見蚊種,加上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有利蚊蟲大量滋生。市民外遊頻繁,輸入個案引發本地傳播的潛在風險相當高。
兩大關鍵防護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黃凱基強調,由於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2天,市民必須做好以下兩大關鍵防護措施:
1. 返港後連續14天使用驅蚊劑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感染者血液中仍可能帶有病毒。若此時被本地蚊蟲叮咬,病毒便有機會在社區傳播開去。因此,所有從受影響地區(如廣東、東南亞等)返港的市民,應在抵港後連續14天,每日在外露的皮膚及衣物上使用有效的驅蚊劑。
2. 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
基孔肯雅熱的初期症狀與登革熱相似。若在未經醫生診斷下,自行服用阿士匹靈或非類固醇消炎藥等止痛藥,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如出現發燒、關節劇痛、出皮疹等症狀,應立即求醫,並務必主動向醫生告知您的外遊紀錄。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