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治療新突破】「代糖」竟是癌王救星?日本研究:發酵甜菊葉可殺死胰臟癌細胞!
素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因其極高的侵襲性、抗藥性及低存活率,一直是醫學界極力想攻克的難題。然而,日本廣島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卻從意想不到的天然植物——甜菊葉中,發現了對抗這種頑固癌症的新希望!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為全球的胰臟癌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發酵甜菊葉的抗癌潛力:精準殺滅癌細胞
從甜菊葉提取的甜菊醇糖苷是一種安全的天然代糖。而廣島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將甜菊葉提取物與一種從香蕉葉分離出的益生菌(植物乳桿菌SN13T)進行共同發酵。他們驚喜地發現,這個發酵過程,能將甜菊葉中的「綠原酸」轉化為一種名為「綠原酸甲酯」(CAME)的新物質。實驗證實,這種新物質能有效且精準地殺死胰臟癌細胞,同時不會傷害正常的腎臟細胞。這項發現,意味著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靶向潛力的天然抗腫瘤藥物雛形,未來將進一步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驗證其體內抗癌效果。
胰臟癌為何兇險?留意3大隱蔽先兆
在期待新療法面世的同時,提高對胰臟癌早期徵兆的警覺性,對及時診斷同樣至關重要。由於胰臟癌初期症狀極不明顯,醫學專家提醒,若身體出現以下幾種「無故」的變化,便應多加留意:
- 血糖無故飆升:約九成胰臟癌患者會出現血糖上升問題。國外研究更指出,血糖異常可能在確診前一年半就已出現,因腫瘤會干擾胰臟功能,導致血糖飄忽不定。
- 持續低燒與體重下降:部分患者在診斷前,身體或會出現長期低燒的情況。同時,腫瘤可能引發「脂肪棕化」,令身體的脂肪細胞被異常燃燒消耗,導致體重無故下降。
-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驟降: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警號。體內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突然大幅下降,並非好事。這可能意味著腫瘤已影響身體吸收脂肪的能力,隨後便會出現皮下脂肪及肌肉被大量消耗,患者變得明顯消瘦。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