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將】社交活動助減中老年人憂鬱風險 研究:打麻雀效果最好
人口老化這個議題愈來愈多人談論,而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老人憂鬱,超過六成的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狀。最近有新研究發現,參與社交活動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處,能夠降低他們憂鬱的風險,尤其是打麻將。
香港人口老化越趨嚴重,已進入高齡社會。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國際量度社會高齡化是以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超過7%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逾14%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超過20%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而香港65歲以上人口於2012年底突破100萬,現已達115萬名,佔全港人口15.9%,亦即是已進入高齡社會。
香港的「好朋友」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亦已在在2018年的3月底達到14.05%,每7人中便有1人是老人,已達到世界衞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港人最愛到訪的日本,高齡人口比例近年更超越23%,進入超高齡社會階段。
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老人憂鬱。根據2017年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有超過六成的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狀,其中就有近三成的老年人因自我忽略而產生憂鬱症。
根據《長庚醫訊》資料,在臨床上,老年個案通常不會主動表達憂鬱情緒,反而是以身體不適,失眠等為由,令到憂鬱症狀容易被忽視。以下6個情況是老年憂鬱或伴隨的症狀:
一. 抱怨一種或多種身體的不適
例如:全身無力、頭痛、 心悸、肌肉酸痛,但是與檢查結果並無顯著相關。
二. 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原本感到有趣的事物現在則感到乏味無聊。例如:有些老年個案原本於每天早上固定出門 運動,現在則覺得易累,不再從事這些運動。
三. 自覺能力不足
許多老年個案在面臨生理上的衰退,社會角色的轉變時,容易出現能力不佳的感受,認為自己 比不上過去的自己,或是比不上他人(尤其是年輕人), 於是有低自我價值感。因此,往往會放棄尚能從事的工作或活動。
四. 食量變少,體重驟減
若是長期進食狀態不佳,易導致營養不良,身體免疫力差,體力衰退。
五. 記憶力及專注力變差
許多老年憂鬱症個案常呈現類似失智症的情形,例如抱怨記憶力退化,常忘東忘西。 此外,常有老年個案表示,一旦有其他事物干擾,便容 易忘記原來進行至一半的工作或活動。或者是,話往往說到一半就忘了接下來要表達的內容。老年憂鬱症是發展為老人失智症之危險因子之一。
至於到底是罹患老年憂鬱症或是老人失智症,又或是兩者皆有之, 則需進一步專業評估方可確定。臨床上,老年憂鬱症的 老人們多以非口語的方式呈現其憂鬱症狀,而其周圍的 人常常將其活動力下降或生活作息改變等情形視為老年 人理所當然的樣子,因此延緩接受治療的時機。
六. 社交退縮
原本會參加親友或家庭間的聚會、活動的老人,不再願意出門,不再喜歡與親友聯繫,也無法享 受與人互動相處的樂趣。臨床上常發現,具憂鬱傾向的老年人平時多待在家裡,且少與家人有所互動。因此其每日生活欠缺社交性,動不動便是躺床或是漫無目的地 呆坐於電視機前。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睡眠週期改變, 睡眠品質不佳;或是對外在環境的反應遲鈍,對時間、 地點的定向感變差。
但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怎樣才能降低長者們憂鬱的風險?在最近的《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上,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美國佐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發表新的研究"Feeling depressed? Mahjong might be the answer"。研究人員發現,參與社交活動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處,能夠降低他們憂鬱的風險,尤其是打麻將。
他們研究了志願者憂鬱症的症狀,對比了志願者參與社交的類型和頻率,主要包括幾類:
1 - 朋友聚會,例打麻將、下棋、打牌等活動
2 - 參加體育運動或社交俱樂部
3 - 加入社區組織, 參與志願或慈善活動
4 - 向非同住的親戚、朋友或是鄰居提供幫助
研究指,在所有的社交活動中,單獨來看,打麻將是效果最好的,其次是體育運動或社交俱樂部。社區組織、志願活動和網路社交這三個,則與憂鬱症狀的減輕沒有顯著相關性。 不過有意思的是,打麻將只與城市志願者的憂鬱症狀減輕顯著相關,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因為在農村,打麻將往往是一種賭博活動,所以和心理健康的改善沒有顯著關聯。
Text: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