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腳板著地即感疼痛一步一椎心!患者必知5大護理貼士+誘發原因
日常步行、下床、站立這些簡單不過的動作,對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來說可謂「一步一煎熬」,腳跟位置的劇烈刺痛會為他們帶來行動上的不便,嚴重的甚至無法站立或走路。一起來了解患者必知5大護理貼士及5個誘發原因。
足底筋膜炎|目錄+快速連結
了解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由於足底筋膜緊張與發炎所引起的,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的厚實組織,沿腳底延伸至腳趾底部,並為足弓提供支撐。足底筋膜炎導致腳跟疼痛較為常見,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跳躍、跑步的族群中。
足底筋膜炎特徵
1. 長時間行走或久站後疼痛會加劇
2. 疼痛感會在早上起床後或長時間不活動後最嚴重,痛感有如針刺感覺
3. 腳跟、腳底或足弓處明顯疼痛
5個原因誘發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骨骼與腳趾的組織,如果足底筋膜勞損,就會引致發炎及腫脹。患者的徵狀一般多為一邊或兩邊腳跟位置於站立、走路時會感到刺痛,而早上的首數步或下床腳掌著地時的疼痛感更尤為明顯,足部更可能會紅腫或產生灼熱感。而導致足底筋膜及周圍軟組織勞損及創傷的成因可以包括:
1. 足底受壓
一些需要長期站立、長時間行走、搬動重物的職業,如教師、售貨員、送貨員、收銀員等都容易令足底受壓,當足部承受過多重量,就會增加患上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2. 個人因素
肥胖或過重、患有扁平足、腳掌內翻等個人因素,都能夠影響站立時的體重分佈,令足底筋膜承受額外的壓力,而且肥胖或過重者通常欠缺適當運動,腳部肌力自然更弱,致令加重足底筋膜的負擔,容易令足底筋膜發炎及腫脹。此外,隨著年紀漸大,腳部的肌肉、韌帶及肌腱都會逐漸退化,增加足底筋膜的負擔,故足底筋膜炎通常好發於40歲或以上的人身上。
3. 長期穿著不合適鞋子
長期穿著尺碼過小、鞋身太緊、鞋底過硬、鞋跟過高等的鞋子都會增加足部負擔,難以為腳部提供適當的支撐力,繼而影響日常的步行姿勢或足部著地情況,久而久之就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徵狀。
4. 過度運動
雖然適當運動可以訓練腳部肌力,但高強度的運動或運動過量,例如長跑等都容易對腳跟及組織構成壓力,導致肌肉不勝負荷,使足底筋膜過度拉伸,甚至造成微小撕裂,因而引發足底筋膜炎。
5. 路面不平
不少長者都喜歡到公園走走「石春路」,認為這些步道有保健作用,然而要行走這類健康步道其實都有時間限制,長期行走於不平坦的路面易對足底筋膜造成過度磨損,反而會增加患上足底筋膜炎的機會。
足底筋膜炎護理與治療方法
要治療足底筋膜炎的方法其實不複雜,主要是依靠日常的自我護理,或者依靠藥物、物理、手術等治療:
1. 自我護理
- 腳掌運動:腳掌運動可以幫助患者伸展小腿肌肉及足底筋膜,患者可以:
- 坐在椅上,腳踩著地上的毛巾
- 用腳掌抓毛巾,趾頭保持平放貼地,然後放鬆
- 重複動作20次
- 換腳重重複動作20次
- 休息: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當感到腳跟痛楚時應適當休息,以減少足部負荷及足底受壓的情況,因為忽略痛楚會令延緩康復進度。
- 冰敷:當患者感到痛楚時,可以用毛巾包裹冰粒放在疼痛部位,冰敷5至10分鐘,每日4次,以紓緩痛楚及紅腫消退。
- 適當運動:日常生活中應穿著優質及大小合適的鞋履,而於運動時則應穿著合適的運動鞋並先熱身。患者可以嘗試進行較溫和的運動,例如游泳、踏單車等,亦要減少進行衝擊足部的運動,如排球、籃球、跑步等,運動後可冰敷腳跟。
2. 藥物治療
要暫時紓緩足底筋膜炎的不適感,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而處方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為患者注射類固醇止痛藥,以紓緩足部的痛楚和炎症。而痛楚的位置則可注射類固醇,達到暫時紓緩痛楚的效果。不過要注意,長期使用或可引致足底筋膜無力的副作用。
3. 物理治療
根據患者的傷患情況,物理治療師會為他們度身訂造適合患者的伸展及強化運動,以伸展足底筋膜及跟腱,同時達到強化小腿肌肉,穩定足踝及腳跟的效果。同時,患者亦可貼上運動員用的「支撐帶」以支撐足底;而晚間則可利用夾板伸展小腿及足弓,讓足底筋膜維持拉長、伸展效果,逐步改善足底筋膜炎的情況。
此外,醫生也能通過電療、超音波或按摩放鬆舒緩足底肌肉的緊張,以舒緩疼痛感。
4. 沖擊波治療
如果傳統治療方法對患者無效,醫生或會在患者受傷部位使用聲波治療,以幫助患者血液循環與刺激患處的微血管再生,不過此方法同時可能引致腫脹及疼痛,但這些痛感會在2至3日後自然散去。
5. 手術治療
同樣地,如傳統治療對患者無效,手術治療是其中一個可行方法,一般的足底筋膜炎手術都以「足底筋膜切除」為主。醫生會於患者腳部開一個小傷口,切開筋膜令其放鬆;而部份病人則有可能需要分離足底筋膜及腳跟骨骼,不過此做法就有可能導致足弓無力等問題。
Text: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