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失眠改善】經前、女性更年期、老人方法各有不同!不同族群解決失眠方法+8個睡前運動

【失眠改善】經前、女性更年期、老人方法各有不同!不同族群解決失眠方法+8個睡前運動

醫學專科 精神及心理健康
By Jia Sheng on 27 Jan 2025
Digital Editor

失眠是許多人共同面對的困擾,不同族群卻有各自的解決方法。經前女性、更年期女性及老年人因生理與心理因素,常出現特定的睡眠問題。針對這些族群的特殊需求,選擇適合的改善方法尤其重要。本文將分享針對各族群的解決方案,並介紹8個有效的睡前運動,幫助大家改善失眠,提升睡眠品質!

失眠改善|目錄 + 快速連結


我們常會把失眠和焦慮混為一談,而這樣說其實並沒有錯,因為焦慮正是造成失眠的一個因素,亦可作焦慮性失眠。

失眠與焦慮

我們常會把失眠和焦慮混為一談,這種説法固然沒錯,因為焦慮正是造成失眠的一個因素,亦可稱作焦慮性失眠。事實上,大部分的失眠都屬焦慮性失眠,其同壓力、生病、環境或睡眠規律改變一樣,被歸類為短暫性失眠,通常會於一週內消退。

不過,焦慮也可發展成焦慮症,甚至抑鬱症,此情緒疾病會因為失眠而惡化,當情緒低落和焦慮時,睡眠品質就更差,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切勿忽視焦慮性失眠,如下為常見的症狀,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了解。

  • 入睡困難,患者躺在床上後,會不自主地思考一些問題,且越思考就越興奮,導致無法入睡。
  • 淺眠,患者容易從睡眠中驚醒,醒後很難再次入睡,並伴有多夢。
  • 睡眠時間短,通常少於6小時,甚至可能只有1-2個小時,嚴重者徹夜不眠。
  • 身體出現副作用表現,多數患者翌日起床會感到頭痛,白天不斷打呵欠,並伴隨全身無力、流眼淚、煩躁不安、緊張等症狀。

當經前造成失眠,建議仍每天堅持同一個時間起床,包括週末和假日,避免擾亂睡眠節律。

3大族群之失眠改善方式

1. 經前

當經前出現失眠,一些習慣需特別注意,如下進一步說明。

  1. 若有午睡的習慣,盡量不要過長,以免晚上難以入睡。
  2. 每天堅持同一個時間起床,包括週末和假日,避免擾亂睡眠節律。
  3. 於早晨適度地曬太陽,時間控制在2分鐘,藉由刺激退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可加強睡眠動力。
  4. 建議寢室溫度介於22-25°C,預備身體進入睡眠狀態;睡前半小時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的藍光會干擾退黑激素的分泌,影響睡眠質素;睡前練習深呼吸或冥想,幫助心情放鬆。

2. 女性更年期

  • 穩定作息,睡眠環境保持通風及涼爽和衞生。
  • 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建議以「少油炸、少鹽、少糖、多纖維」為均衡飲食原則。
  • 攝取適量水份,不喝咖啡或茶等提神飲料,睡前兩小時應減少飲水量,避免夜尿。
  •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個星期進行150分鐘的中度運動。
  • 舒緩身心壓力,可做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或冥想,保持心情愉快。若有需要,可至精神科門診預約放鬆技巧訓練。
  • 洽詢精神科或婦產科,按照專業醫生的指示服藥,或進行賀爾蒙治療。

針對老人失眠改善方式,建議養成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其有助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和神經緊繃狀態,從而提升睡眠質素。。

3. 老人

  • 避免白天躺在床上,可做些運動、多走動。
  • 養成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但應避免於傍晚運動,這反而會刺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使人更加興奮。
  • 避免在中午後飲用咖啡或茶類。
  • 避免經常睡午覺,午睡太久可能會影響晚上睡眠品質。
  • 睡前1小時,不要大吃大喝,特別要禁食油膩食物、咖啡因和酒精。
  • 睡前少喝水,先排尿再上床睡覺。
  • 確保寢室環境安靜、清潔、通風、溫度和濕度舒適、光線昏暗,以利於正常入睡。
  • 選擇適合老人與整潔的寢具,床褥平坦柔軟;被子厚度適中;枕頭有適度彈性。
  • 睡姿正確,全身肌肉盡量放鬆,保持氣血通暢,呼吸自然平和。
  • 避免太早睡或賴床,建議每天於相同的時間入睡和起床。
  • 避免一直看時間。
  • 睡前用溫水泡腳能促血管擴張,引導氣血下行,好讓睡意朦朧,晚上睡得更熟、更香。
  • 若躺在床上半小時仍無法入睡,可起床做些輕鬆活動,但避免興奮的活動,包括看劇情緊張的電視節目和電影或內容深奧的書。

8個睡前運動改善失眠

說到運動,大部分人都會想到跑步,而確實慢跑屬有氧運動的一種,且還能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和神經緊繃狀態,從而提升睡眠質素。但除了慢跑,亦還有其他改善失眠運動方式,如下舉出8個簡單的睡前運動。

  • 肩頸拉筋
  • 肱三頭肌伸展
  • 腿部肌群拉筋
  • 臀部伸展
  • 靠牆豎腿
  • 上犬式
  • 眼鏡蛇式
  • 嬰兒式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 : 高醫醫訊雜誌社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