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減肥】肥胖因脾腎氣虛所致、分五大證型徵狀不一 認識中醫減肥治療及注意事項
中醫看肥胖4大成因
1-先天遺傳和體質因素,或受某些疾病的影響
2-平時暴飲暴食,過多進食煎炸油膩食品和甜食
3-久臥久坐,缺少運動
4-精神因素的影響
中醫認為,上述因素會影響脾胃和腎功能,導致脾腎氣虛。當身體中水液和食物的代謝失平衡,便會使身體產生的廢物包括水濕、痰濁、膏脂和瘀血等聚集於體內,繼而令體重增加,造成肥胖。
主要分五大證型
肥胖可分實證及虛證。虛證通常表現為肥胖臃腫、顏面或四肢浮腫、身體困重、畏寒肢冷、胸悶胃脹、神疲乏力或自汗氣喘等。實證則通常表現為形盛體肥、多食、消穀善飢、腹脹滿、心煩易怒、頭暈或脹痛、面色暗紅、口乾口苦或便秘。主要有以下5大證型:
證型 | 多見人士 | 徵狀 | 治療原則 |
脾虛濕阻型 | 肥胖中以此型最多,佔全部的80-90%,多見於產後肥胖、輕度工作者 | 頭重、無元氣、嗜睡、疲倦無力、四肢沉重感、腹部肌肉鬆弛,大便次數較多,便溏,便軟不成形,尤其喜歡飲食甜膩食物。 | 健脾益氣、利水除濕 |
脾胃實熱型 | 男性多(青少年或壯實之人)或年輕女性較多 | 口乾口苦口臭、頭暈、青春痘、肌肉壯實、喜吃冰品、涼飲、易消食善飢感、愛吃美食,易便秘、罹患痔瘡 | 清熱通腑氣 |
肝氣鬱結型 | 工作壓力大、暴食症之人、女性合併月經失調 | 精神緊張、全身緊繃、容易失眠多夢、胸悶鬱卒、情緒起伏大、 心情煩躁 |
疏肝理氣 |
痰濁中阻 | / | 愛吃肥膩煎炸食物,頭暈頭脹,腹脹胸悶,四肢重墜感,舌苔白膩或黃膩。 | 健脾化痰 |
脾腎陽虛型 | 多為老人、年紀大的人 | 膚色黯沉、全身皮膚出現色素沉積、甚至有老人斑、肌肉缺乏彈性、身體痠痛、下肢無力、眼睛乾澀。 | 補腎、活血化瘀 |
治療會使用方藥及針灸
中醫會運用多種方法治療肥胖。例如使用不同功效的中藥相互配合、通過不同的取穴和施針手法進行針灸、使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或食療等。在針灸方面,胃經「天樞、水道、足三里」,脾經「三陰交、血海」,腎經「復溜」,膽經「陽陵泉」,任脈「水分、氣海、關元、中脘」等都是減重常用的穴位。
減肥埋線耳針、針灸 相關風臉要留意
中醫減肥常利用刺激穴位抑制食慾或干擾特定穴位加速代謝。但要留意的是,若不適當的醫療行為、傷口處置及使用未消毒完全的針灸針與羊腸線,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或傷口感染的問題。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