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耳壞處】小心採耳採出禍!47歲男用棉花棒撩耳仔 竟引致腦部感染出現類中風症狀
不少人洗澡、游泳後都會用棉花棒清除去耳中水份及污垢,但採耳方式錯誤、或不小心把棉花棒殘留在耳內,後果可大可小。在臨床上,有不少因為用棉花棒、採耳工具等造成傷害耳朵的情況而需要求醫。
美國胸科醫師學會期刊《CHEST》發表一個病例,有一名47歲男性病人因用棉花棒掏耳朵,把棉花棒殘留在耳內,結果腦部出現併發感染。這名病人到急症室時,已表現出類似中風的症狀:包括左臂無力、麻木、異常、左側面部下垂,而病人本身有高血壓病史。
經過磁力共振掃描成像(MRI)檢查後,醫生發現病人有急性和亞急性硬腦膜下積膿,伴隨腦部右側橫竇和乙狀竇有血栓,右側中耳有乳突炎和內側氣囊侵蝕。患者病程變化很快,甚至演變成「敗血性休克」,在加護病房內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醫生決定作右側開顱手術,結果在乳突皮質處做後管切口,意外發現有棉花棒依附在通過耳膜的肉芽組織上。事後病人亦坦言,自己經常用棉花棒清潔耳朵,懷疑是因為使用棉花棒掏耳朵時,棉花棒在耳道內折斷,甚至深入耳道而卡住在耳中。
耳垢是耳朵中最常見的分泌物,有保護耳朵的作用,而在外耳道中看到少量耳垢也是正常的,一般醫生並不建議主動去採耳。但當有時耳垢有過多,甚至堵塞現象,確實會令人忍不住想掏耳,不過自行隨意採耳,反而可能造成「耳垢栓塞惡化」的問題,以為清潔了耳朵,實際反把耳垢推向耳道深處。其實耳道內部的皮膚非常脆弱,即使是使用棉花棒,也有損傷耳道內部皮膚而造成耳道發炎的風險,嚴重而言更會出現耳膜破裂等情況。
有耳垢感到痕癢時,如果耳垢沒有對耳朵產生危害,例如耳垢栓塞,則不建議採耳,一般用小指使用毛巾或紙巾清潔外耳道即可。若真的出現耳垢栓塞等情況,則建議求診找醫生檢查處理,例如使用除耳垢滴劑、沖洗或專業工具等方法,安全清潔耳道,確保不會為了採耳而意外造成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