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過敏】食花蟹會敏感,食皇帝蟹又無事?中大研究破解「蟹敏感」之謎、助患者精準戒口
對於海鮮過敏人士而言,「蟹」往往是餐桌上的一大禁忌。在香港,貝類過敏更是引致青少年及成人過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然而,您有否想過,對某種蟹過敏,不一定代表要與所有蟹類「絕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過敏症團隊近日發表的一項重大研究,便為蟹過敏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團隊成功破解了六種市面最常見蟹類的致敏原圖譜,有望推動「精準診斷」,幫助患者告別「一刀切」式的戒口,重拾生活品質。
為何蟹過敏在成人中更普遍?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梁廷勳教授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蟹過敏在成人中的普遍率,甚至比蝦過敏更高。他解釋:「一般人接觸蟹的時間,通常較魚或蝦遲,因此較常在年紀稍長時才發現過敏。加上部分患者對魚、蝦的過敏會隨年齡增長而產生耐受性,令蟹過敏在成人問題中更顯突出。」
研究新發現:鎖定11種「蟹致敏原」
中大研究團隊針對花蟹、藍花蟹、青蟹、松葉蟹、大閘蟹及皇帝蟹這六種最常食用的蟹種進行深入分析,並成功測試出11種蟹的致敏原,其中更有8種為全球首次發現。
皇帝蟹不是「真螃蟹」?獨有致敏原揭秘
研究中最有趣的發現之一,與皇帝蟹有關。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朱嘉濠解釋:「皇帝蟹在生物分類上並非真正的螃蟹,而是由寄居蟹的祖先進化而來。」正因如此,牠的蛋白結構與真螃蟹有別。團隊亦成功鎖定並註冊了一種皇帝蟹獨有的致敏原「蘋果酸脫氫酶 (Para c 11)」,在其測試的過敏個案中,致敏率高達41%。這解釋了為何有些人對一般螃蟹過敏,卻能安全食用皇帝蟹。
未來的「精準診斷」:告別不必要的戒口
研究團隊指出,雖然不同蟹種之間的主要致敏原(如原肌球蛋白)相似度極高,但其他特定致敏原的相似度則較低。更重要的是,每位過敏患者的身體,對不同致敏原的反應都是獨一無二的。梁廷勳教授稱,「團隊過去十年一直領導海鮮過敏研究,這次整合的蟹致敏原資料,將能幫助我們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個人化診斷方案。最終目標是讓患者清楚了解自己致敏的根源,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飲食限制,改善營養攝取及生活質素。」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