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復康】哥倫比亞大學成功研發新型機械頸托 助評估肩頸損傷程度、制定頭頸癌術後復康方案
Photo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研究指頭頸癌是2018年全球第七大最常見癌症,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可助醫生了解擴散風險,但患者或會在數年後致肩頸疼痛、僵硬。
目前醫生判斷患者肩頸部損傷程度的技術和工具不完善,一來有可能提供不可靠的測量值,另外亦有可能需花大量時間和空間,以作常規臨床訪問。
為了開發一種更可靠、更便攜的工具來分析頸部活動度,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的可穿戴機械頸托。研究已發表在《可穿戴技術》雜誌上。
該機械頸托支架是使用3D打印材料和低價的傳感器製成。研究中發現,設備可以在常規臨床訪問期間精確檢測患者頸部運動的變化,量化他們的損傷程度,有助醫生為患者安排適合的復康計劃。
研究人員希望調查更多患者,使用頸托跟進患者進行物理治療等復康方案的進度。他們還希望將來為其他手術部位開發類似的支架,例如前臂、腳踝或膝蓋。
什麼是頭頸癌?
除了腦癌和甲狀腺癌以外,口、咽、喉和頸部等組織上的惡性腫瘤,均稱為頭頸癌。
5大成因及治療方案
1-遺傳
2-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
3-吸煙
4-酗酒
5-感染EB病毒,患頭頸癌風險會高30倍
按患者腫瘤種類和大小、位置、擴散程度、病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治療主要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合併採用以上療法。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港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