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茶養生】飯後飲茶助消化?醫生警告4大「飲茶地雷」 小心阻礙鐵質吸收!
飲茶,是許多人的生活日常與養生習慣。不論是早上一杯提神,還是飯後一杯「消滯」,茶飲中豐富的兒茶素、多酚類等抗氧化物,確實對健康大有裨益。然而,您有否想過,錯誤的飲用時機與方式,可能會讓這份養生美意,變成傷害身體的負擔?台灣婦產科醫生邱筱宸在社交平台發文提醒,有幾種常見的飲茶習慣,其實是我們應避開的「地雷」。
4大「飲茶地雷」你踩中了嗎?
長期適量飲茶,雖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的風險,但若觸犯以下「地雷」,則可能得不償失。
1. 空腹飲濃茶
早上起床或空腹時,胃部分泌的胃酸濃度較高。此時若飲用濃茶,茶中的高濃度單寧酸(Tannin)會對胃黏膜造成強烈刺激,容易引發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適。
2. 飯後立即飲用
這是最常見的誤區!許多人以為飯後喝茶能「解膩」,但茶中的單寧酸,會與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主要來自植物)及鈣質結合,形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複合物,從而大大阻礙了這些重要礦物質的攝取。
(特別提醒:女士及素食者,本身對鐵質的需求較高,更應避免此習慣。)
3. 將瓶裝茶當作健康茶
市面上的瓶裝茶,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分、甜味劑及香料。其實質更接近「含糖香精水」,與自行沖泡的純茶葉,其健康價值有天壤之別。
4. 迷信「刮油消脂」神效
雖然茶中的咖啡因及兒茶素,能輕微輔助、提升新陳代謝,但它絕無直接「刮油」或消除已攝取脂肪的神奇功效。想減肥,還需依靠均衡飲食與恆常運動。
養生茶道的黃金法則
想真正發揮茶飲的健康效益,建議遵循以下三大黃金法則:
- 黃金時機:飲茶的最佳時間,是在兩餐之間,或用餐後最少相隔一小時。應避免空腹及臨睡前飲用。
- 明智選擇:盡量選擇自行沖泡的純茶葉,並以無糖為原則,遠離高糖的瓶裝茶飲。
- 適量品嚐:建議每日飲用量控制在2至3杯(約500-750毫升),便足以獲取其健康益處,同時避免咖啡因過量的問題。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