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癌物質】水中滿佈「微塑膠」可致癌?食安專家教你2個簡單動作、最多可過濾9成!
微塑膠污染,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無可避免的健康挑戰。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不僅存在於海洋與土壤,更已悄悄滲入我們的飲用水之中。有研究指,它們能穿過腸道進入血液,流向全身器官,可能引發炎症甚至增加致癌風險。面對這個無處不在的威脅,我們是否束手無策?好消息是,食安專家引述最新研究指出,一個我們沿用已久的傳統智慧——「煲水」,配合兩個簡單的後續動作,竟能有效去除水中高達九成的微塑膠!
「微塑膠」無處不在的健康威脅
不論是樽裝水還是自來水,都已被檢測出含有微塑膠。食安專家韋恩指出,有研究顯示,一瓶500毫升的樽裝水,便可能含有多達10萬顆微塑膠粒。而亞洲地區,更是從自來水中攝取微塑膠粒的「高危」區域。這些微塑膠進入人體後,可能引發氧化壓力、基因毒性、細胞損傷,甚至擾亂腸道菌叢平衡,對我們的長遠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破解大法:原來「煲水」就得!
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們帶來了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研究證實,將自來水徹底煮沸,能顯著降低水中的微塑膠濃度。
- 背後原理:原來,當水被加熱煮沸時,水中的礦物質(特別是碳酸鈣)會形成微小的結晶體。這些結晶體在沉澱過程中,就如同一張張「小漁網」,能有效地將水中的微塑膠顆粒「捕捉」,並一同沉澱下來,形成我們在水煲底常見的白色水垢(鍋垢)。
- 效果驚人:研究指出,這個方法的除污效果,與水的「硬度」(礦物質含量)成正比。水質越硬,效果越好,在特定條件下,去除率最高可達90%!
飲得安心的2個簡單步驟
想飲用更潔淨、更安心的食水,您只需遵循以下兩個簡單步驟:
第一步:將自來水徹底煮沸
將食水注入水煲中,加熱至完全沸騰。
第二步:放涼後過濾 或 取上層水飲用
待開水完全冷卻後,水垢及被其吸附的微塑膠便會沉澱在底部。此時,您可選擇:
-
-
- (最佳方法)過濾: 用咖啡濾紙或細密的紗布,將已放涼的開水進行過濾。
- (方便方法)取上層水: 小心地將上層的清水倒出飲用,避免觸及底部的沉澱物。
-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