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廿四節氣:小暑】易疲倦心煩、消化不良 中醫推介12款食物飲品+4個穴位助消暑

【廿四節氣:小暑】易疲倦心煩、消化不良 中醫推介12款食物飲品+4個穴位助消暑

醫療專欄 註冊中醫
By Giann on 07 Jul 2021
Deputy Managing Editor
人生無需太完美,健康快樂最重要。期待與您一起實現健康生活新態度。

今日(7月7日)是廿四節氣的「小暑」。註冊中醫師李騫賢表示,俗語曰「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過了「小暑」後,天氣愈來愈炎熱,有一種熱浪逼人的感覺。李醫師提醒大家,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好發的時間,飲食上要多加留意,例如是避免過飢過飽。她又推介多款食物和飲品、4大按摩穴位助消暑。

「小暑」前後易疲倦心煩、消化不良。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暑即炎熱的意思。李醫師解釋,小暑意正值初伏前後,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故名。「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即是由這天開始,就要告別涼風,天氣會日漸炎熱,連風都夾雜熱浪。熱浪逼人的小暑通常是農民開始忙於夏秋作物的工作,也步入最適合進行三伏天灸養生防病的日子。

夏季宜養心、養生,不宜過喜過悲。

夏季宜養心、養生 不宜過喜過悲

李醫師又指,炎熱的氣候下,人會出汗較多,消耗較大,再加之勞累,所以一定要注重養生。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所以夏季養生重點就是「心靜」二字。

而《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其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故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心平氣和,在任何情況之下避免情緒過激。喜為心之志,開心亦不是愈多愈好,這 「喜」是在不過度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的狀態,喜過則傷心,無論是哪一種傷心,都會令人心神不寧,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所以「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説,保持靜心真係好重要。

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

暑季易患腸胃疾病和中暑 5大生活習慣要留神

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 建議大家在食療養生中,注意慢慢進食不可過飢過飽,注意飲食清潔及均衡飲食。

1. 食量要適量,不可過饑過飽
天氣炎熱,加上工作勞碌,人在大饑大渴時,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饑渴難耐之時,亦應緩緩進食,另外在沒有食欲的情況下,也不能勉強進食,過分強食。梁代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

2. 注意食物衛生
飲食清潔,夏季天氣熱食物容易變質,飲食不潔會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如腹瀉、寄生蟲等,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3. 不宜偏食、保持飲食均衡
偏食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飲食均衡,才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偏食分寒熱及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因寒濕內生發生腹痛泄瀉,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秘最終釀為痔瘡;五味之偏是説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

4. 暑季飲食應以清淡、有營養為宜
小暑時應多吃炒綠豆芽、絲瓜、苦瓜、黃瓜、冬瓜以及淡水魚、海帶等,對身體都有益處。

「小暑」時宜多吃瓜類。

「小暑」時宜選擇淡水魚。

5. 預防中暑
除了做好防曬、多喝水,還可以按壓穴位、刮痧,有助於調暢氣血、消暑清熱以預防中暑。 此外若是頻繁進出冷氣房(讓身體一冷一熱,溫差變化過大), 或是冰涼飲品與寒性食物吃太多、吃太快等,也容易造成體溫調節失常而誘發中暑症狀。如果出現出現中暑徵兆,如頭暈頭痛、身倦腹脹、噁心嘔吐、口渴、發燒等,若經過降溫、刮痧、補充水分與適度休息後仍未能有效改善症狀,則建議應儘速尋求專業醫師的診療。

4大穴位幫助身體退熱消暑

炎夏高溫常易引發中暑, 想要預防中暑,除了留意環境溫、濕度,做好防曬,多喝水之外,亦可適度按摩穴位和刮痧。今次介紹4個穴位,每個穴位按壓15至20下,輕輕按壓到感覺舒適即可。

1. 合谷穴
手背第1、2掌骨之間,即虎口處。

合谷穴。

2. 內關穴
手腕掌面正中,腕橫紋往手肘方向三根手指寬,(即約兩吋),兩條肌腱之間凹陷處。

內關穴。

3. 曲池穴
手肘彎曲,手肘外側肘橫紋末端處。

曲池穴。

4. 風池穴
後頸部枕骨下緣,兩側髮際內緣凹陷處;按摩時宜朝對側眼球方向輕柔推按。

風池穴。

4款消暑小食、飲品推介

1. 素油炒鱔片加大蒜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營養豐富,降血脂,對心血管疾病及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2. 蜜汁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當小食食用。蓮藕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適合夏天食用。

小暑小食:蜜汁蓮藕
材料 鮮藕一個、蜂蜜適量
做法 1. 鮮藕以小火煨爛
2. 切片後加適量蜂蜜,當小食食用
功效 清熱養血除煩、安神助眠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

蜜汁蓮藕材料簡單。

鮮藕可以小火煨爛。

鮮藕煮熟後可切片再加適量蜂蜜。

3. 小暑去濕冬瓜湯

小暑湯水:去濕冬瓜薏米湯
材料 冬瓜1斤半-2斤、薏米65g、扁豆65g、蜜棗3粒、豬展$35元、水3公升
做法 1. 豬展切件汆水備用。
2. 冬瓜洗淨切件備用。 薏米、扁豆及蜜棗洗淨略浸備用。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高壓煲煲20分鐘,於喝前再大滾一下便成(若用一般煲具,則以大火煲滾,再用文火煲2-3小時便成)。
功效 冬瓜:清熱消暑除煩、利尿消腫、生津除痰、袪濕等多種功效,連皮利水的消腫效果更佳。
薏米:清熱祛濕、舒筋脈、治脾虛泄瀉、健脾胃、利小便、去水腫、去腳氣、寧神安眠
扁豆:健脾化濕、消暑和中、止瀉的作用。一般人都適合食用,但不能過量,以免影響腸胃消化功能。
蜜棗:止咳潤肺、化痰平喘、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注意 冬瓜及薏米性質皆較涼,故體質虛寒,例如手足冰冷,面色蒼白、脾胃虛、容易腹瀉的人,以及孕婦、正值月經的女士要避免飲用。

4. 西瓜番茄汁

小暑果汁:西瓜番茄汁
材料 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 1. 西瓜去皮、去籽
2. 番茄沸水衝燙,剝皮去籽
3. 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 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西瓜番茄汁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

西瓜番茄汁材料很簡單。

20210702_24節氣小暑_李騫賢醫師_fb.00_05_50_24.Still010

20210702_24節氣小暑_李騫賢醫師_fb.00_05_54_02.Still011

20210702_24節氣小暑_李騫賢醫師_fb.00_05_57_12.Still012

5. 綠豆酸梅防暑茶

小暑茶飲:綠豆酸梅茶
材料 綠豆100克、酸梅30克
做法 1. 綠豆、酸梅洗淨,浸水至少一小時
2. 所有材料放進煲內,大火滾起,轉中火煲1小時
3. 加白糖適量,待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 清涼解毒、生津止渴。

綠豆酸梅茶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之功用。

綠豆酸梅茶材料簡單。

綠豆要先浸水。

20210702_24節氣小暑_李騫賢醫師_fb.00_06_13_03.Still016

20210702_24節氣小暑_李騫賢醫師_fb.00_06_17_21.Still017

要留意,有人指夏日熱辣辣要飲杯凍飲才舒服。雖然冷飲可解一時之暑,但不能持久解渴,也不利於散熱,相反,飲用熱茶可刺激毛細血管舒張,讓毛孔打開幫助散熱降溫,更有助生津解渴。建議大家可自家製作以上2款消暑飲品及茶飲,常溫、熱飲都不錯。

飲用熱茶可刺激毛細血管舒張,讓毛孔打開幫助散熱降溫,更有助生津解渴。

註冊中醫師李騫賢表示,俗語曰「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過了「小暑」後,天氣愈來愈炎熱,有一種熱浪逼人的感覺。

廿四節氣系列: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註冊中醫師李騫賢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