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時代】塑膠飯盒背後的1、5、6代表甚麼? 哪種飯盒才能「叮」?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大家都避免堂食,相信不少人買完外賣回到家中都有一個疑問:到底這個塑膠飯盒可以放入微波爐嗎?這些飯盒背後的1、5、6編號又是甚麼意思嗎?原來不同編號的膠盒可承受的溫度並不一樣!
4種常見塑膠盒
塑膠種類 | 性質 | 編碼 |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 -耐熱能力較差 -不宜盛載超過約 80℃高溫食品 -不可放入微波爐使用 |
1 |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 -耐熱能力較佳 -可用於盛載高溫(約 100-140℃)的食品 -可放入微波爐使用 |
5 |
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 | -耐熱能力較差 -不宜盛載超過約 100℃高溫食品 -不可放入微波爐使用 |
6 |
發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 | -耐熱能力較差 -不宜盛載超過約 100℃高溫食品 -不可放入微波爐使用 |
6 |
塑膠容器與食物接觸可能釋出的化學物
一、重金屬
重金屬雜質可能來自塑膠物料或添加劑,當塑膠物料與食物接觸後可能釋出重金屬的雜質,影響盛載食物的安全,例如進食大量鉛會損害腎臟、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造血器官、中樞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
二、單體殘餘(monomerresidue)
一般塑膠物料內的聚合物是無毒的,但有部分殘留的單體如苯乙烯(styrene),攝入過量可能影響中樞神經或腎功能。
三、殘留的苯乙烯(styreneresidue)
發泡膠(EPS)或硬膠(PS)的主要聚合物成分聚苯乙烯本身是無毒的,但在物料的製造過程中,可能殘留着未能完全聚合的苯乙烯單體。而當物料與食物接觸時可能釋出苯乙烯單體。進食了苯乙烯可引致噁心、出現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如集中能力和協調功能減弱等急性中毒的情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苯乙烯列入第2B組,即可能令人類患癌。
四、其他雜質
塑膠物料與食物接觸,除可能釋出單體外,還可能釋出其他雜質污染食物,例如在製造塑膠物料所加入的添加劑。雜質釋出量與接觸食物的種類(如油性食物)、溫度和時間等條件有關。一般而言,這些雜質的毒性很低,但雜質釋出量的多寡可反映該塑膠物料是否適用於盛載這類食物。
注意事項
一、避免使用破裂或劃損的舊塑膠容器,以免刮花膠盒釋出不明物質。
二、避免將油分及糖分放日入保鮮盒加熱。
三、不同物料的膠蓋不要一起放進微波爐
四、發泡膠(EPS)、硬膠(PS)及PET塑膠等不適宜盛載高溫食物,尤其超過100℃的食物如剛炸好的食物。如真的有需要,應待食物冷卻一會兒才放入容器,如油炸食物需至少等1分鐘。
五、百折膠(PP)可用來盛載超過100℃的食物,但不適宜盛載超過120℃的食物,應選用錫紙盒等更耐熱的容器。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