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時鐘】晚上11點和半夜3點入睡有甚麼分別?解答生理時鐘疑問+紊亂的影響+最佳活動時間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越來越多人習慣捱夜,甚至有些需要輪夜班的工作者,睡眠時間更是日夜顛倒。許多人忽視了自身的生理時鐘,但它其實是與健康密不可分的。同樣是睡足8個小時,但晚上11點入睡與半夜3點入睡對身體的影響卻大不相同,這與人體內在的生理節律有著深刻的聯係。本文將解答生理時鐘如何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疑問、生理時鐘紊亂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各時間段的最佳活動時間,幫助大家更好的管理日常作息。
生理時鐘|目錄+快速連結
甚麼是生理時鐘?
睡眠影響著生理時鐘,亦同身體各個系統和器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體之中存在著一種時鐘基因組(Clock Genes),這是生理時鐘的調節因子,能夠幫助身體識別二十四小時的生理周期,配合日夜節律,使身體能夠跟隨外在環境產生對應的變化或反應。
隨著演化所帶來的習性,人們在日間的活動力和免疫力是最好的,以便外出活動。入夜之後,身體代謝降低,人體將進入休眠狀態,為隔天活動所需的體力做準備。因此當睡眠時間無法配合日夜的變化,經常捱夜,導致生理時鐘紊亂,時間久了,身體就會產生許多慢性疾病。
生理時鐘跟陽光有關係嗎?
18世紀,天文學家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發現含羞草的葉子白天對著太陽開放,黃昏時閉合。他想知道如果把植物放在黑暗的環境中是否會出現變化。結果發現,即使沒有陽光的照射,含羞草的葉子依舊跟隨它們每日正常的習慣開合葉子。自此,這項發現引起了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的深思,既然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鐘,那人類是否也會有自己的生物鐘?這是關於生物鐘最早的研究記錄。
生物學家Jürgen Aschoff和科學家Rütger Wever在50年代把自己關在沒有陽光照射的實驗室裡一個月,期間記錄自己的睡眠和清醒時間,還包括測量自己的體溫、排尿量與時間以及其他生理指標。結果發現,即使沒有陽光變化給予時間上的暗示,睡眠和清醒周期與體溫的日夜變化,依舊維持大約24小時的時間。
從這一點可以看到,我們體內的生理時鐘在沒有陽光暗示的情況下,依舊會以大約24小時的周期自行運作。
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生理時鐘?
現代大多數人捱夜成習慣,有些人認為自己搬到有時差的地區,生理時鐘也會跟著按部就班。事實上,問題並不在於生理特質,而是與性格和生活習慣有關,所以不管到哪個環境,生活作息的慣性依舊使我們日夜顛倒。若希望能改變生理時鐘混亂,就首先要釐清自己為何喜歡捱夜,盡量改變生活作息,或循序漸進提前1-2小時入睡。
生理時鐘紊亂產生的7大影響
- 內分泌失調:生理時鐘紊亂會導致新陳代謝功能失調,引發長痘問題或變肥。
- 血糖上升:有血糖問題的人會發現血糖開始上升,變得不穩定,或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 心腦血管疾病:當睡眠時間不定,會造成血壓不穩定,嚴重可能產生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
- 增加罹癌風險:研究發現,長期日夜顛倒的人會提升罹癌風險。
- 神經功能受損:可能發生神經性退化的問題,如記憶力下降、腦退化等。
- 情緒不穩:長期捱夜的人,會發現情緒會較容易躁鬱或憂鬱。
- 疼痛:長期捱夜或失眠的人,容易發生頭痛、腰痠背痛或是關節痛的問題。
生理時鐘最佳活動時間
由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如上學、工作、社交活動、吃喝、休息等,都可能會因自己的安排而擾亂人體的自然周期。改變日程安排雖然不容易,但卻有明顯的好處。以下分享最適合的生物時鐘時間表建議供參考。
1. 睡眠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自然睡眠周期會發生變化。例如,青少年更傾向於在開始一天工作之前獲得更長的休息時間,而老年人可能更喜歡早睡早起。但午後時間,能量水平往往會下降,這時可以適當小睡或短暫休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最佳的入睡時間為晚上10點至11點之間,並於早上6-7點起床,這不僅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能消除慢性疲勞。
2. 進食
將白天的進食時間限制在12-15小時內,睡前別進食,以免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至少讓自己在一天內的最後一餐安排在睡覺前的3個小時。
3. 鍛煉
研究表明,定期鍛煉有助於調節晝夜節律,並能改善日常睡眠時間。下午中後期的鍛煉效果可能是最好,如下午3-6點之間。如想進行力量訓練,下午2-6點之間是體力達到最高點的時間。另外,如想做瑜伽或需要柔韌性的鍛煉,晚上是最佳時間,因為此時身體是最放鬆的狀態,較不容易受傷。
4. 思考
早上的思維能力可能是最敏銳的,有研究顯示,認知能力往往在上午達到最高點,因此建議在午餐前先完成需要消耗腦力的活動。另外,亦有研究指出,飯後人的警覺性與注意力水平會逐漸下降,尤其是中午至下午4點之間。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 :Nobel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