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痔瘡成因】如廁太久引致便秘、生痔瘡?研究:大便時間應維持於15分鐘內

【痔瘡成因】如廁太久引致便秘、生痔瘡?研究:大便時間應維持於15分鐘內

健康生活 健康護理 醫學專科 腸胃肝臟科
By Chelsea on 27 Mar 2020
Digital Editor

很多人都習慣去廁所時玩手機,甚至乎未有便意就先要在洗手間中「醞釀」一段時間。然而,有研究指大便時間最好維持於10至15分鐘內,否則有可能加劇便秘問題,甚至誘發痔瘡

導致「肚痛」的成因可以包括是正常的腸道蠕動、大便失禁、以及腹瀉。

美國匹茲堡大學腸胃、肝臟暨營養部門的精神科醫生Gregory Thorkelson指,大便時間不宜太長,最好維持在10至15分鐘之內。而實際上,最好亦只在有便意時才應該去洗手間,如果在沒有排便衝動下如廁,變相是強迫自己大便,而這個行為其實有機會誘發痔瘡問題,令肛門周圍的血管腫脹、疼痛甚至流血。

在正常情況下,腸道蠕動加上有規律而漸進式的收縮,會將大便慢慢推到肛門,讓人產生便意,當糞便碰到直腸,就會令人有如廁的需要。但如果在如廁時玩手機、看報紙、雜誌等拖長如廁時間,其實會令人不能專注於排便,甚至令便意消失。

,如果在沒有排便衝動下如廁,變相是強迫自己大便,而這個行為其實有機會誘發痔瘡問題,令肛門周圍的血管腫脹、疼痛甚至流血。

而在這個時候,當身體感覺到你沒有及時去廁所,腸道就會產生「逆蠕動」(Reverseperistalsis),將糞便縮回腸道,更會再次吸收糞便裡的水分,令大便變得更硬、更乾;當下次再有需要大便時,就可能要更加費力,甚至會形成便秘問題。當便秘問題加劇,大便變得乾身,繼而增加了對肛門的壓力,長遠之下就會誘發痔瘡。

Gregory Thorkelson醫生建議,如果未能及時排便,就應該等待下次有便意時才再如廁。如果日常的排便時間超過10至15分鐘,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最普遍的是因為壓力,令腸道蠕動減少及減慢;又或是因為當處於專注狀態,身體會集中於可以幫助你「生存」的行為,而排便就非其中之一;另外亦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缺乏纖維而引起便秘,有可能需要服用鎂補充劑令腸道放鬆,減輕排便困難。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