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湯水】春天濕氣重要戒口?中醫拆解9大濕重症狀+推介3款祛濕湯水食譜
一、春天潮濕人體常見出現的9大問題
註冊中醫師彭淑儀表示,香港因地理環境,四季都容易出現潮濕,進入春天濕氣更是明顯加重,天氣反復多變, 經常霧霾籠罩,地下滲水,墻壁發黴等;而在抗疫期間,大多數人都大幅度減少出街,運動量同出汗量都減少,加上空氣中的水濕氣大增,亦會導致身體濕氣更重,自然會出現不適。最常見有:
-胸悶,呼吸不順暢;
-腸胃不適,便溏,胃脹等消化道疾病;
-早上起床後仍覺身體乏力,昏昏欲睡;
-肌膚粘膩,汗多不爽;
-情緒沉鬱;
-濕疹發作,異位性皮膚炎,暗瘡等皮膚病;
-哮喘,鼻敏感,鼻炎;
-風濕關節炎,關節疼痛;
-下肢容易出現水腫
二、春天宜少食3大類型食物
1-避免進食生冷食物
如凍飲、蔬果汁及雪糕等。因生冷食物容易傷脾陽,如果脾陽不足,水濕排不出體外就會變「濕邪」。
2-高油、高脂、高糖食物
以上的食物容易令人體積聚濕氣。「如果把身體當作一部機器,食物就是這部機器正常運作的能量來源。只是這種能量是有限制的,如進食過多高油脂高糖食物,能量就超過了身體所需,自然便囤積在體內,化爲「濕邪」,堆積時間長又會導致化熱,進展為「濕熱」病。」
3-少食各類乳製品如牛奶或芝士
雖牛奶或芝士等乳製品為高營養食物,適量攝取可增加身體免疫力,但針對脾虛濕重人士,高營養的食物,較難消化,會令其脾胃功能減慢,而食用後亦容易出現胃脹腹瀉。故應減少食用,可以多吃魚類來代替。
三、將身體濕氣排除的方法
-多飲清水(滾水)
多飲水可增加排尿量,身體多餘水濕都可以透過排尿一起排出。同時,彭醫師指出,由於市面上大部分「祛濕茶」成分偏寒涼,如過度飲用會損傷脾胃,「越飲越濕」。因此,不建議市民過度飲用市面上的「祛濕茶」,切勿當水飲用,又或每天飲用超過3杯。
-多排汗
適量的運動可促進身體排汗,水濕會通過排汗方式排出體外。如在家中無法排汗,可以用艾葉或海鹽浸腳30分鐘,直到微微出汗。
-少食多餐、切勿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等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功能。脾胃功能下降,會令運化水濕功能變慢,身體濕氣自然便會增加。「如希望脾胃可以消化得徹底,就不能給它太多負擔,而是留有空間,這樣食入去的食物才能夠徹底消化,不會引起腸胃不適,腸胃先會健康。」
推介3大祛濕湯水食譜
1-健脾四神湯(3-4人)
適用人士:這款湯水準和,適合所有體質
功效:健脾祛濕
材料(3-4人):生薏苡仁50g,白蓮子30g,乾或鮮淮山30g,茯苓30g,芡實30g,陳皮1角,生薑6片,瘦肉約500g(素食者可轉用腰果)
做法:
1-先將生薏苡仁放入鍋中,小火炒到變金黃色即可起鍋備用。(炒過的生薏苡仁寒性會減低,所以這個步驟很重要)
2-白蓮子祛芯洗淨,陳皮浸軟去瓤,其它材料洗淨備用
3-鍋中加入約2000ml的水,待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煮15分鐘,轉小火1小時即可
2-冬瓜綠豆薏仁湯(3-4人)
適用人士:濕熱體質(暗瘡,面紅出油,怕熱,口氣重,口瘡,尿黃,大便味重,質地硬)
功效:清熱利濕
材料(3-4人):冬瓜1個,生薏苡仁50g,赤小豆50g,白扁豆30g,綠豆30g,排骨約600-800g(素食可轉用腰果)
做法:
1-冬瓜去皮切塊;排骨汆燙備用;其它拆了水浸15分鐘洗淨備用
2-鍋中加入約2000ml水,待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煮15分鐘,轉小火1小時即可
3-藿香蘇葉生薑茶(1人)
適用人士:寒濕體制(手腳冰冷,飲凍飲會引起腹痛腹瀉,流清鼻水,四肢酸痛,大便稀爛,胃口不佳,舌苔厚白)
功效:散寒祛濕
材料(1人):藿香葉5g,紫蘇葉5g,生薑4片,紅棗2粒,冰糖少許
做法:
1-將所有材料洗淨,薑片拍爛,紅棗去核
2-再加入熱水煲10分鐘(或滾水焗15-20分鐘),最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Text: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Editorial
Source : 註冊中醫師彭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