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ADHD改善】小朋友患「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難以集中 家長必學5個改善方法

【ADHD改善】小朋友患「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難以集中 家長必學5個改善方法

醫學專科 精神及心理健康 兒科
By Chelsea on 06 Mar 2020
Digital Editor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是一種神經生理疾病,於兒童身上尤其常見。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全球每100名學齡兒童之中就約有3至7人患有ADHD。除了讓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作為家長在兒童成長階段之中又可以如何協助改善他們的行為?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是一種神經生理疾病,於兒童身上尤其常見。

1、遵循治療指示

如果你的子女已經被診斷出患有ADHD並已開始接受治療,作為家長應該在整個療程之中遵循醫生的治療指示。根據衛生署資料所指,有研究顯示有75%患者在服用刺激神經中樞傳導物的藥物(如哌醋甲酯、苯丙胺、匹莫林等)後有顯著成效,但同時都會出現食慾減少、體重下降、睡眠問題及煩躁不安等副作用,儘管以上副作用通常很輕微及短暫,但家長在決定讓子女接受藥物治療前,都先應與醫生了解用藥詳情,例如是藥物的有效時間及副作用等。

此外,依照醫生指示完成整個藥物療程亦非常重要,因為斷斷續續的治療會令醫生難以分辨藥物對患者的成效。故此,雖然現時醫學上已有多款藥物用作治療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但家長都不應只依賴藥物本身作為治療重心,而是需要與醫生配合,以免延誤對患者的治療,或出現誤診或漏診問題。

患有ADHD的兒童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下通常都難以冷靜下來。

2、設計有規律的日常生活

患有ADHD的兒童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下通常都難以冷靜下來,而「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指父母需要改變對孩子的管教方法,從而有效改善他們的行為問題,而訂立家規及生活規範就是其中一個可行做法。

在缺乏監督或指令下,患者出現過度活躍、興奮的情況會更嚴重,而透過設計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日常例程就可以減少這類問題發生。建議家長為子女訂立日常生活規範,並每天按照規則生活,例如是早、午、晚餐的時間及禮儀、功課及娛樂時間、就寢時間等,亦可以安排簡單的日常任務予子女,例如是洗碗、收拾等,為他們提供可循的生活規則。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經歷換牙。

3、安排小休時間

與一般人相比,患有ADHD的兒童較難維持專注力或投入活動,而面對周圍環境,他們亦會較容易分心,經常胡亂攀爬或走動,亦無法安靜地工作,難以安坐。所以,如果家長需要他們專心工作時,最好在當中安排一段小休時間。

舉例說,如果患者只能專注於功課作業上數分鐘,家長就即管讓他們在該數分鐘內盡其所能;於「完成」工作後給予他們三分鐘的休息時間進行伸展、四處走動或其他小活動,然後再坐下來幾分鐘繼續未完的工作。

這個方法可以確保他們在坐下來的時間都是富有成效,能夠完成某樣工作,而不是因為要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或活躍行為而浪費時間及雙方精神。

世衞調查發現,有85%女孩及78%男孩未達到世衛對青少年運動量的建議,即每日至少做1小時運動。

4、獎勵或鼓勵

行為治療是治療ADHD患者的其中一種有效方法,而家長的參與亦是療效的關鍵。根據衞生署對治療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兒童的指引,家長可以利用行為改正技巧,幫助他們適當地處理兒童的破壞性行為,如上述提到要為子女訂立家規及生活規範,並令他們依照規則生活就是其中一種改正技巧。

此外,如果子女能夠聽從指示或完成某樣「任務」,家長亦可以給予即時的鼓勵以強化他們的正確行為,例如是他們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就可以得到獎勵,而獎勵可以是鼓勵性的說話、擁抱、甚至是額外的娛樂活動等,從而令他們在過程中變得更主動及更投入,提高對事情的積極性。相反,若子女的行為不達期望,家長亦切勿施以體罰,以免造成反效果。

大家還記得脫牙的痛楚嗎?仍保留那些脫落的乳齒嗎?

5、改變對子女的態度

雖然患有ADHD的兒童的學習能力或行為與同齡朋輩相比有明顯差異,家長在照顧他們的同時或會感到灰心或氣憤,但其實所有成長的兒童都擁有相同的基本需要,例如是安全感及自信心。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及接納子女的特性及特殊需要,嘗試保持寬容的心,以正面的溝通方式表達對子女的關心。

在教導子女時,應以自己為他們的學習榜樣,盡量清楚明確地解釋何為適當的行為,給予他們清晰的指示,並確保雙方有眼神交流;亦要為他們訂立明確及可量度的目標,逐步改善不當的行為,以及學習欣賞子女的努力及進步,加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衛生署、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教育局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