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保暖】冬日提防患上低溫症 4個長者禦寒小貼士
天氣急降,除了自己要加強保暖外,也要關心自己的爸媽,或家中的長者。長者身體較難適應氣溫驟降,較易變得虛弱和生病,亦較易患上低溫症。而患有慢性病的長者,例如冠心病、甲狀腺分泌失調及哮喘等,更有可能會因天氣突降而經常復發,隨時令病情惡化。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流金頌培訓計劃》「長者過冬要訊」的資料,低溫症是指人體的核心溫度,降至攝氏35°C或以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或是長期服用安眠藥,或酗酒的人,都相對更容易患上低溫症。
此外,由於長者的皮下脂肪較少,加上新陳代謝率變慢,令體溫調節機能減退,因此也是患上低溫症的高危族群。加上如果本身也有患上慢性病,例如哮喘,也會令新陳代謝率變慢,同時也減低了調節體溫的能力。另一方面,中風、骨折、柏金遜症和腦退化症等,通常會令長者行動不便,並減少活動,假如未能有及時的照顧,就更容易患上低溫症,並誘發慢性病復發。
低溫症的患者,假如是輕微的情況下,皮膚和手腳會變得冰冷、面色蒼白、神志迷亂、講話含糊不清、腳步不穩,並可能會出現不自覺震顫等的病徵。當體溫持續下降,患者可能會停止震顫,肌肉會逐漸變得僵硬,心跳也會減慢。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會血壓降低、心律不齊和昏迷,心臟也可能會停頓。
而預防低溫症,就要好好保暖。以下提供幾個禦寒小貼士予大家。
一. 充足衣物
穿著充足的禦寒衣物,但不應穿得過份臃腫,或過份緊身,以免影響血液和影響行動。衣物也應以乾爽、輕便舒適、透氣和保暖性能好為佳。
二. 穿上手套和襪子
在天氣寒冷時,長者也應穿上手套和襪子。在接觸冷水時,更應戴上手套,以防皮膚受寒冷天氣傷害。而患有糖尿病,或周邊血管病變的人,寒冷的天氣,也可能會影響手腳的血液循環,有機會導致致皮膚發白、冰冷、失去感覺,甚至膚色變紫;情況嚴重,可能會引起肢體組織壞死,因此,假如有類似情況,應盡早求醫。
三. 護膚
除了衣物外,由於冬日天氣乾燥,也應好好護膚,以免出現皮膚龜裂、形成鱗屑、痕癢、破裂、甚至出血的情況。謹記每日要飲用8杯開水,補充足夠的水份。沐浴次數不應過多,也不應過長,以免減少皮膚表層油脂,也應避免過份用力擦乾皮膚。另外,每日也可多次在容易乾燥的部位塗上潤膚液;在特別乾燥的部位,可塗抹凡士林,或含羊脂的護膚品。
四. 足部保暖
足部保暖也不應忽視,足部受寒易引起感冒、腹痛、腰痛和腳痛等。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較少,表面脂肪薄弱,保温能力差。在睡前,可用溫水泡腳,可有助保暖、解除疲勞及促進睡眠。在睡覺時可穿棉襪,甚至布底鞋,可保暖防滑。而在腳跟乾燥位置也要塗上潤膚液,以免過份乾燥。
假如你對保暖,或是長者保暖,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