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ADHD】小朋友「坐唔定」、成年人愛拖延?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7大疑問

【ADHD】小朋友「坐唔定」、成年人愛拖延?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7大疑問

醫學專科 精神及心理健康
By Giann on 28 Nov 2019
Deputy Managing Editor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近年愈來愈多人提及,小朋友不能專心或「冇時停、坐唔定」都可能是病徵。不過成年人也別放下戒心,若你平日經常愛拖延,也可能與ADHD有關。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 是指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導致集中能力及抑制衝動能力表現較弱的情況。ADHD兒童比同齡兒童較難抑制行為反應,使他們的行為表現得較為衝動及活動量較高,會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交帶來負面的影響。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 是指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導致集中能力及抑制衝動能力表現較弱的情況。

問題一: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有多普遍?

根據本港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資料,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每100名兒童之中,約有5人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當中以男童較多,男女比例約為2比1。至於成人方面,普遍率約為百分之二點五。本港的數字與外國數據相近。根據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資料顯示,在2016年確診的新症中,男女比例約為3比1。有關此症在本港的確實普遍率,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問題二: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有哪些症狀

ADHD可出現以下三類症狀︰

一. 專注力失調型 (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Presentation)
此類兒童的專注力不足的問題較衝動及過度活躍問題明顯,雖然也可能出現後者的問題,但程度相對較輕微。

二. 過度活躍及衝動型 (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 / Impulsive Presentation)
此類兒童的過度活躍及衝動問題較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明顯。

三. 合成類別 (Combined Presentation)
此類兒童的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衝動問題均相當明顯。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每100名兒童之中,約有5人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

問題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有不同階段?

ADHD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會有不同臨床徵狀,各位家長不妨多加留意。

嬰兒及學前期:
學前期的主要徵狀為行為活躍。兒童表現精力充沛,經常四處攀 爬或走動。有些兒童可能容易哭鬧和發脾氣,情緒反應過大,容易興奮或發怒。部分兒童亦可能有睡眠問題。

學齡期:
在這階段,專注力弱所帶來的問題逐漸明顯,兒童可能會在學業 上出現困難。他們難以專心上課,影響其課堂表現或學業成績。 他們行為衝動、自我控制力弱、不遵守規則,亦會造成社交上的 問題,容易與朋輩起衝突。部分兒童亦可能出現反叛或危險的行 為。

青少年期:
到了青少年期,專注力弱及行為衝動等徵狀仍然存在,但過度活躍的問題可能減輕。不過,新的潛在問題可能會浮現,例如人際 衝突、打架、濫藥等。

成年期:
成年期的主要問題為專注力弱及行為衝動。患者工作時較難集中精神,他們容易分心、生活缺乏條理、做事欠效率、欠缺耐性及行為衝動。這些徵狀可能會一直持續。

至於成人方面,本港ADHD普遍率約為百分之二點五。

問題四: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甚麼?

研究顯示,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其腦部活動與其他兒童有異,尤其在大腦前額葉區、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等多個重要區域。由於腦部負責執行功能的區域有異,患者的工作記憶、專注力、行為與情緒的控制、安排及組織能力均受到影響,以致呈現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徵狀。

雖然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發病原因仍有待研究,但有證據顯示此症與遺傳有關。此外,母親於懷孕期間吸煙或酗酒、嬰兒早產及出生體重不足、曾患腦炎、中鉛毒、新陳代謝出現異常、腦癇症、腦創傷等,亦會增加患上此症的機會。

雖然生理因素是導致此症的主要原因,但心理及社會環境的因素(包括家人的協助、學校提供的調適及社會對此症的接納等),也會影響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對生活的影響。

ADHD兒童比同齡兒童較難抑制行為反應,使他們的行為表現得較為衝動及活動量較高,會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交帶來負面的影響。

問題五:如何幫助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兒童?

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治療策略因兒童的年齡而異。總括世界各地多年的大型研究,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為現今國際認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六歲以下的學前兒童,行為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案。如行為治療未能有效改善兒童的徵狀,便需考慮藥物治療。至於六歲或以上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如患者有較嚴重徵狀,藥物是較有效的治療方法。資料顯示,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兒童的專注力,並減低過度活躍及衝動等徵狀;而行為治療配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則可改善兒童的反叛行為及學習情況。

1 - 藥物治療:
對於問題或徵狀較嚴重的學齡兒童,藥物是較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中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首選。此藥物會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傳導物「多巴胺」(dopamine),有效改善患者的專注力。常用的神經刺激劑為「哌醋甲酯」 (methylphenidate),如「利他林」 (Ritalin) 及「專注達」(Concerta)。研究顯示,百分之七十五的患者服用上述藥物後有顯著成效,專注力有明顯改善,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亦大為減少。

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體重下降、難於入睡、肚痛及煩躁不安等。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都是輕微和短暫的,並會因應劑量及服藥時間的調整而減少,所以大部分兒童均能適應。若有需要,醫生亦會考慮使用其他藥物,包括「抗抑鬱劑」(anti-depressants) 、「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例如「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

行為治療能改善兒童的行為和情緒問題,以及學習和社交上遇到的困難。

2 - 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能改善兒童的行為和情緒問題,以及學習和社交上遇到的困難。行為治療建基於學習理論,強調人的行為是透過模仿和經驗學習得來,所以透過有系统的管教方法,可以改善兒童的行為問題。

治療程序包括:
1) 具體列出問題行為 – 父母先仔細觀察及記錄問題行為發生的地點、時間、次數、情況及父母通常的反應
2) 分析行為發生的誘因及行為帶來的後果及3) 透過改變這些前因和後果,例如適當的環境安排、獎勵及懲罰等,讓兒童重複體驗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藉以強化好行為和減少不適當的行為。

由於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可能有不同的需要和表現,治療的情況和效果須定期評估,再調整策略。另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亦是治療成功的要素。教導兒童適當的情緒處理方法、有效的解難技巧,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亦對兒童很有幫助。

3 - 教育方面
老師可透過課室管理及教學調適,提升兒童的學習及專注能力。例如在學習時給予小休、多給予口頭或書面指示、把學習課業分成細小部分、多利用視覺教材、安排安靜的學習環境及前排座位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主要為兒童進行發展及行為評估,並舉辦專題講座及家長技巧培訓小組,以提供支援。

問題六:本港有甚麼服務幫助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兒童?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主要為兒童進行發展及行為評估,並舉辦專題講座及家長技巧培訓小組,以提供支援。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服務及兒科,會為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提供藥物及行為治療。

此外,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醫生、兒科醫生及家庭醫生亦可處方藥物。教育心理學家亦會為教師和兒童在校內提供支援。另外,不少社區中心及非政府機構亦有舉辦兒童培訓和家長支援活動,以幫助兒童及其家庭。

問題七: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兒童長大後情況如何?

醫學研究顯示,有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其病徵會持續至青少年期,百分之六十五會持續至成年期。患者在生活的適應及工作的選擇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病徵的嚴重程度及種類、兼患疾病的嚴重程度、智力、家庭狀況和所接受的治療等。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