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控福音】黑巧克力或可降低血壓 減低患上心臟疾病風險
不少人喜歡吃巧克力,卻又擔心糖分超標或致肥,不過外國媒體《Healthline》"7 Proven Health Benefits of Dark Chocolate"一文,指出黑巧克力含有很多營養,對身體有正面影響,並細數了以下7種好處:
1 - 含有豐富營養
假如你購買高質素的黑巧克力,含高的可可成分,那實際上是十分有營養的,含有不少可溶性纖維和礦物質。
而100克,含有70至85%可可的黑巧克力排含有:
- 11克纖維
- 67%每日所需鐵質 (Iron)
- 58%每日所需鎂質 (Magnesium)
- 89%每日所需銅 (Copper)
- 98%每日所需錳 (Mangansese)
- 同時也含有充足的鉀 (Potassium) 、磷 (Phosphorus)、鋅 (Zinc) 和硒 (Selenium)
當然100克的黑巧克力不是每日應該食用的份量,而當中也含有600卡路里和適量的糖分,所以大家要適量食用。而可可和黑巧克力中的脂肪酸也十分好,多為飽和 (Saturated) 及單元不飽和脂肪 (Monounsaturated fat),小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 (Polyunsaturated fat)。同時也含有興奮劑 (Stimulants),例如咖啡因和可可鹼,不過所含的咖啡因十分少,所以不用擔心會失眠。
2 - 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
「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是測量不同食品抗氧化能力的國際通用標準單位,一般研究人員會設置一堆自由基在食物樣本中,並看看食物中的抗氧化劑如何解除或緩和這些自由基。雖然仍然對ORAC在人體中的價值存疑,因為在試管中測量的結果和對人體的影響未必一樣。不過,原本未經處理的可可豆是在測試食物中獲得最高分數。
黑巧克力含有生物活性 (Biologically active),並作抗氧化劑的有機化合物,當中包含多酚 (Polyphenols)、黃烷醇 (Flavanols) 和兒茶素 (Catechins)。曾經有一個研究指出,可可和黑巧克力相比其他水果,例如藍莓和巴西莓 (Acai Berry) 有更多抗氧化劑活動、多酚和黃烷醇。
3 - 可有助血液流通和降低血壓
黑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可刺激血管的內皮,製造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一氧化氮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發送訊息給血管,令血管放鬆,可減低血流的阻力,進而減低血壓。
之前很多研究已指出可可和黑巧克力可改善血液流通和降低血壓,即使通常只有溫和的作用。不過有一個研究指出黑巧克力對患有高血壓人士沒有作用,所以還有待考究。
4 -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和保護低密度脂蛋白 (LDL)
食用黑巧克力可以改善患上心臟疾病的幾個高風險要素。一個研究發現可可粉可大大減少男性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同時在患有高膽固醇的人中發現,食用黑巧克力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和總低密度脂蛋白降低。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指低密度脂蛋白,也即是壞膽固醇和自由基接觸後產生反應,這令低密度脂蛋白粒子本身有反應,並具有破壞其他組織的能力,例如心臟的血管內層。
可可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以進入血液,保護脂蛋白,免受氧化侵害。加上黑巧克力也可減低胰島素的抗抵性,可預防心臟疾病和糖尿病。
5 - 可減低患上心臟疾病的風險
黑巧克力中的化合物含高度保護能力,以免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影響。長期來說,這可令更少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因此減低患上心臟疾病的風險。
一個研究470位男性長者的報告指出,可可或可減低心臟疾病的死亡率。而另一個研究則指出,一個星期進食黑巧克力2次或以上,可減低血管鈣化斑塊32%;還有一個研究指出一星期進食黑巧力5次以上,可減低患上心臟疾病風險57%。以上3個研究都是觀察性研究,所以不能證實巧克力是唯一減低風險的因素。不過基於黑巧克力可降低血壓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經常進食黑巧克力或有可能真的可以降低患上心臟疾病的風險。
6 - 可保護受太陽侵害的皮膚
黑巧克力中的生物活性分子可能對皮膚很好,黃烷醇可保護皮膚免受太陽侵害,改善皮膚血液流通,增加皮膚密度和保濕。
皮膚最低致紅劑量 (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 是指在太陽下24小時後,令皮膚變紅的所需UVB最低量值。在一個研究30人的報告中指出,在12星期進食含高黃烷醇的黑巧克力後,MED值變得雙倍,也代表皮膚保護能力變好。
7 - 可改善腦部功能
有一個研究顯示,健康的志願者在進食高黃烷醇的可可5天後,腦部的血液流通有所改善。可可也可改善有精神障礙的長者認知功能,或可改善語言流暢度和不同疾病的風險;加上可可含有興奮劑,例如咖啡因和可可鹼,可能是短期內改善腦功能的重要因素。
Text :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