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燙傷藥膏怎麼選?燙傷水泡多久會消?黃金30分鐘處理+燙傷等級判斷+用藥方法/就醫時機懶人包
被熱水、熱油或蒸氣燙到怎麼辦?千萬不要急著塗牙膏或醬油!把握黃金30分鐘正確降溫與保護最關鍵。這篇燙傷藥膏懶人包,教你快速掌握「沖、脫、泡、蓋、送」的急救口訣、判斷燙傷等級並選對藥膏,以及正確燙傷水泡護理、就醫時機與常見誤區,幫助減少感染與留疤風險、讓皮膚更快復原!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處理黃金30分鐘|「沖、脫、泡、蓋、送」五字訣
被熱水、熱油或蒸氣燙到時,黃金30分鐘內的處理最關鍵!這段時間的正確降溫和護理,能有效減輕傷勢、避免感染。記住這個實用口訣:「沖、脫、泡、蓋、送」。
沖
以流動冷水沖洗燙傷部位15~30分鐘,幫助降溫和止痛,避免熱能繼續傷害皮膚。建議以持續沖水為主,不建議長時間泡水,以免污染或凍傷。
脫
輕柔脫下附近衣物和飾物,防止腫脹後壓迫。如果衣物黏住皮膚,不要撕扯,交由醫護人員處理。
泡
如果無法長時間沖水,可讓燙傷部位短暫浸泡於乾淨冷水中降溫。
蓋
用乾淨紗布或無菌敷料輕蓋傷口,保持清潔、隔絕細菌。
送
如果出現大片水泡、焦黑、失去痛覺,或燙傷範圍超過成人3%(約三個手掌大)/兒童2%,務必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等級與對應處理方法
燙傷依深淺可分為四個等級,處理方式和使用的燙傷藥膏都不同。先完成「沖、脫、泡、蓋、送」降溫和保護後,再依傷勢選對藥膏和護理,就能讓皮膚更快復原、減少感染風險。
燙傷等級 | 主要特徵 | 處理方式與建議藥膏 |
一度(輕微) | 皮膚紅痛、無水泡 | 以流動冷水沖洗15~30分鐘降溫後,塗上保濕屏障藥膏(凡士林或氧化鋅)舒緩與鎮痛。不建議使用外用抗組織胺,以免引起過敏或接觸性皮炎。 |
二度(中度) | 有水泡、滲液、紅腫 | 不要刺破水泡。破皮後可塗含銀離子或氯己定的白色抗菌藥膏,再蓋上無菌敷料。表淺二度可用濕性敷料;SSD類藥膏應依醫囑使用。 |
三度(嚴重) | 皮膚焦黑、乾硬或無痛 | 不塗藥、不用偏方,立即就醫,這類燙傷通常需專業換藥或植皮治療。 |
四度(重度) | 傷及肌肉或骨骼 | 立刻打急救電話,保持傷口乾淨並等待醫療救援。 |
Photo from istock
須立即就醫的「特殊情況」
- 燙傷範圍大於成人 3%(約三個手掌大)/兒童 2%。
- 燙傷位於臉部、眼睛、手足、生殖器或大關節。
- 傷者為嬰幼兒或長者。
- 由電擊、化學品或吸入性損傷引起。
- 出現感染跡象:紅腫、疼痛加劇、有膿液或發燒。
如果不確定燙傷傷勢深淺,寧可就醫評估,避免延誤治療。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藥膏主要功能
燙傷藥膏可舒緩疼痛、防感染、促進癒合、減少疤痕,是輕微燙傷的居家護理和傷口修復好幫手。如果不確定怎麼選,可先向藥劑師諮詢。
無水泡燙傷
適合使用 含氧化鋅或凡士林基底 的藥膏。這類成分能 鎮痛抗炎、維持皮膚濕潤屏障,幫助紅腫部位穩定、減輕刺痛感。
有水泡燙傷
選用含 銀離子或氯己定 的白色抗菌藥膏,防感染並保護新生皮膚。避免厚塗,每日1~2次即可。
疤痕修復期
可使用矽膠片/矽膠凝膠預防和淡化疤痕,並搭配含肝素類似物質(Heparinoid)的藥膏保濕修復。持續防曬和保濕,可減少色素沉澱和疤痕明顯度。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藥膏怎麼選?選對成分最有效
燙傷後除了要立即降溫和清潔,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選對燙傷藥膏。合適的藥膏能防止感染、幫助皮膚修復,也能降低留下疤痕的機率。
常見燙傷藥膏成分與功效
成分 | 功能與適用情況 |
氧化鋅(Zinc Oxide) | 抗炎鎮痛、形成保護膜,適合輕微燙傷。 |
銀磺胺嘧啶(Silver Sulfadiazine) | 強效抗菌,常用於二度燙傷;但表淺二度未必首選,應視感染風險並依醫囑使用。孕婦、嬰兒及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 |
氯己定(Chlorhexidine) | 溫和抗菌,適合表層或輕微破皮傷口。 |
凡士林(Vaseline) | 保濕、防乾裂,維持濕潤環境促進癒合。 |
矽膠片/矽膠凝膠 | 預防和淡化疤痕,建議在傷口癒合後使用。 |
白色藥膏 vs 凡士林藥膏
不少人會發現燙傷藥膏的顏色不同,其實是因為成分和用途不一樣。
- 白色藥膏:含銀離子或氧化鋅,主打抗菌修復,適合有水泡、破皮或感染風險高的情況。
- 凡士林藥膏:保濕、鎖水、防乾裂,適合輕微燙傷(沒起水泡)或傷口癒合期使用。
輕微燙傷 → 用凡士林;有水泡或破皮 → 用白色抗菌藥膏。
不同燙傷情況怎麼選?
情況 | 建議藥膏類型 |
輕微燙傷(無水泡) | 含氧化鋅、凡士林基底或低刺激抗炎藥膏。 |
中度燙傷(有水泡) | 含銀離子或抗菌成分的白色燙傷藥膏。 |
深層燙傷(大片或焦黑) | 不要自行用藥,應立即送醫。 |
傷口乾裂/復原期 | 使用凡士林類保濕藥膏,保持濕潤保護新生皮膚。 |
選購燙傷藥膏時,建議避開「多效合一」或成分不明的產品。如不確定成分安全性,可向藥劑師諮詢,依傷口深淺選擇最適合的配方。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藥膏使用貼士
選對燙傷藥膏後,正確用法也很關鍵!只要掌握幾個重點,皮膚就能更快恢復。
- 每日塗 1~2 次 即可,薄薄一層足夠,避免厚塗或混擦多款藥膏。
- 如果傷口有滲液,可搭配吸濕敷料(如泡棉或紗布),保持乾淨和濕潤。
- 初期(有滲液時):每天換敷料2~3次,避免感染。
- 穩定期(傷口乾爽後):可改為每天1次。
- 換藥時動作輕柔,不要拉扯新生皮膚。
- 使用前保持雙手清潔,避免直接接觸傷口。
- 如果出現紅腫、刺痛或傷口惡化,要立即停用並就醫。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藥膏不適合使用人群
有些人對藥膏成分會敏感,使用前要特別注意:
蠶豆症(G6PD缺乏)患者
避免使用含「磺胺嘧啶銀(Silver Sulfadiazine)」的藥膏,可改用Bacitracin zinc或Polymyxin B sulfate等替代選項(依醫囑使用)。
孕婦與嬰兒
儘量選擇成分單純、低刺激的藥膏,使用前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
過敏或敏感肌膚
使用前可先在小範圍試擦,如果出現紅腫、刺痛或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水泡處理重點:不要自己戳破
燙傷後如果出現水泡,代表皮膚受傷到第二層。水泡是皮膚的保護罩,能防細菌、幫助皮膚自己修復。記住千萬不要戳破!
燙傷正確處理方法
- 水泡沒破時
保持乾淨,不用特別處理。如果水泡太大或影響活動,交給醫生處理最安全。 - 水泡破了怎麼辦?
- 用 生理食鹽水 或 乾淨溫水 輕輕清洗。
- 薄塗一層 燙傷藥膏(建議選含抗菌成分,如氧化鋅或銀離子)。
- 蓋上 無菌敷料,保持乾淨又濕潤,幫助皮膚癒合。
避免民間偏方
牙膏、醬油、黃油、酒精、雙氧水都不要塗!這些偏方只會刺激皮膚、拖慢癒合、增加感染風險。正確做法:冷水降溫 → 清潔傷口 → 上藥 → 蓋敷料。
水泡多久會消?
一般約7~10天就會自然乾癒。這段時間要保持乾淨、別摳、別撕皮,讓皮膚自然長好就行。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後續護理與預防建議
燙傷處理完後別放鬆,後續照顧也很重要!好好護理能幫皮膚快點復原,還能減少疤痕和色素沉澱。
保持清潔
每天用溫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避免用肥皂、酒精或雙氧水,再塗上薄薄一層燙傷藥膏,防止感染。
維持濕潤
不要讓傷口太乾,可擦凡士林或保濕型燙傷藥膏,或使用無菌敷料,幫助皮膚長新皮。
防曬與防摩擦
新皮膚較脆弱,曝曬容易變黑或產生疤痕。外出時建議使用SPF 30+防曬產品,並穿著長袖衣物或以紗布覆蓋保護。
不要摳皮或撕痂
讓皮膚自然脫落,避免強行撕除結痂,以防留下明顯痕跡。
注意飲食與補水
多喝水並攝取維他命C、E及蛋白質,有助皮膚修復與和組織再生。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多久會好?
燙傷的復原時間會因傷勢深淺和個人體質而不同。只要保持清潔、維持濕潤、別亂用偏方,大多數都能順利痊癒。
燙傷等級 | 復原時間 | 護理建議 |
一級燙傷(輕微) | 約3~7天 | 保濕、避免摩擦、持續擦凡士林或輕微燙傷藥膏。 |
二級燙傷(有水泡) | 約1~2週 | 注意清潔和抗菌護理,水泡勿戳破。 |
三級燙傷(嚴重) | 約1個月以上 | 需專業治療與醫生追蹤,避免自行處理。 |
如果傷口長時間紅腫、滲液或疼痛加劇,可能出現感染,應立即就醫。癒合延遲、色素沉澱或疤痕明顯的風險,與吸菸、糖尿病、營養不足等因素有關。
Photo from istock
預防燙傷貼士|日常5個小習慣養成
燙傷意外最常發生在廚房、浴室或使用電器時。只要養成以下幾個小習慣,就能大大降低意外風險。
煮飯時保持距離,防熱油濺出
炒菜或煮水時別太靠近熱鍋,避免熱油或蒸氣濺到手。可戴防燙手套或用長柄工具操作,更安全也更方便。
使用電器時注意高溫
熨斗、吹風機、電鍋等電器表面常有餘溫,使用後記得先降溫再收好,並放在小朋友碰不到的地方。
洗澡先試水溫,避免燙傷
放水時先開冷水再加熱水,控制水溫在37~40°C最安全。尤其是小朋友和長者,沖涼前一定要先試水溫。
家中備有急救用品
家中可準備燙傷藥膏(凡士林基底或輕微燙傷用)、冷敷包和乾淨敷料,萬一燙傷能立即降溫、塗藥、包紮,快速減輕傷害並預防感染。
保護家中小朋友
煮飯時讓鍋柄朝內,避免被拉扯;用餐時不要鋪桌布,防止熱湯翻倒。電器和熱水壺也應放在兒童觸碰不到的位置。
Photo from istock
燙傷常見問題(FAQ)
Q1:燒燙傷要擦什麼藥膏?
A1:輕微燙傷(沒水泡)可用 凡士林 或 氧化鋅軟膏;如果有水泡或破皮,建議使用含 銀離子或抗菌成分 的燙傷藥膏。
Q2:如何處理燙傷?
A2:記住「沖、脫、泡、蓋、送」五步驟:冷水沖洗 → 脫除衣物 → 泡冷水降溫 → 蓋乾淨敷料 → 嚴重者送醫。
Q3:燙傷多久會起水泡?
A3:通常在受傷後幾分鐘至數小時內形成,視燙傷深度而定。
Q4:燙傷水泡怎麼處理?
A4:保持清潔、不要刺破,並薄塗燙傷藥膏(如凡士林或含銀離子藥膏),再蓋上無菌敷料保護傷口。
Q5:燙傷水泡愈來愈大怎麼辦?
A5:如果水泡持續變大、紅腫或疼痛加劇,代表可能感染,應盡快就醫。
Q6:燙傷水泡一定要刺破嗎?
A6:不要自行刺破。水泡是皮膚的天然保護層,可防止感染;如果亂戳反而容易細菌入侵。除非醫生評估需要,否則不要處理。
Q7:燙傷水泡多久會消?水泡會自己消掉嗎?
A7:輕微二級燙傷的水泡,約在7~14天內會自然吸收或乾癒。如果沒有感染,通常會自己消,不需特別處理。
Photo from istock
輕微燙傷可先以冷水降溫、保持清潔,再塗上適合的燙傷藥膏,大多可自行處理;如果屬二級以上或範圍較大、疼痛遲鈍、起水泡嚴重,應立即就醫。掌握「冷水降溫 → 上藥護理 → 保濕修復」三步驟,能加快癒合並減少疤痕和感染。嚴重燙傷請盡快就醫,勿延誤。本文僅供一般健康資訊參考,不能替代專業診斷和治療。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