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秘訣】61歲醫生公開逆齡餐單:早餐豆漿加3種粉 補充蛋白質、增強記憶兼防脂肪肝
隨著年齡增長,如何吃得健康、有效維持肌肉量與腦部記憶力,是許多銀髮族甚至中年人士都極為關注的課題。現年已61歲的台灣知名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但他依然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態與清晰的思維。近日,他在健康節目中大方分享了自己的日常三餐飲食秘訣,尤其強調其早餐特製飲品對於補充蛋白質、增強記憶力及預防脂肪肝的益處。
無糖豆漿添3種粉:蛋白粉、卵磷脂、黑芝麻粉
劉博仁醫生在節目中透露,他的早餐內容相對固定且注重營養均衡。基礎組合通常是半顆五穀雜糧饅頭、一杯無糖豆漿以及一顆雞蛋。為了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他會在無糖豆漿中額外添加一匙蛋白粉。他解釋,若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便容易流失,甚至可能導致肌少症,影響活動能力及整體健康。
除了蛋白粉,劉醫生還會在豆漿中加入適量的黑芝麻粉與卵磷脂粉。他指出,黑芝麻富含維他命E及多種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益,但建議將其磨成粉狀食用,吸收效果會更佳。
至於卵磷脂,劉醫生更是從三十幾歲便開始堅持補充至今。他解釋,卵磷脂是構成腦部記憶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主要原料。鑑於台灣目前失智人口已約有30萬人,且有認知功能退化問題的人數亦不在少數,補充卵磷脂中的膽鹼成分,對於維持記憶力、延緩腦部退化具有重要幫助。更令人驚喜的是,卵磷脂同時亦有助於預防脂肪肝的形成。
優質蛋白配足量蔬果、穩定血糖添活力
午餐方面,劉博仁醫生多數會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作為主食,例如三文魚或鯖魚,偶爾也會搭配雞腿或雞胸肉等優質蛋白質。他的午餐便當通常還會包含一顆雞蛋、半碗米飯以及三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力求營養多元。
到了晚餐,劉醫生的飲食原則與午餐相若,同樣是半碗飯搭配三份蔬菜,蛋白質來源則會以魚肉、雞肉、豆乾、豆腐及雞蛋等交替食用,確保攝取多樣化的營養素。餐後水果方面,他通常會進食約四分一顆的番石榴,有時亦會以蘋果或奇異果等時令水果代替,以補充維他命及膳食纖維。
劉博仁醫生的飲食餐單,充分體現了均衡營養、足量蛋白質及優質脂肪的重要性,同時兼顧了抗氧化及健腦元素,為關注健康的都市人提供了實用的參考。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