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高峰期】住院65歲或以上長期病患者致命率高!¹'²預防或治療方法一文睇清
發燒、流鼻水可能是普通「攝親下」,也有可能是受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除了流行性感冒,香港亦正踏入 RSV 感染高峰期。¹ 60 歲以上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哮喘及慢阻肺病等)更是受感染的高危人士。²⁻⁴一旦感染 RSV,便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肺炎、哮喘及慢阻性肺病惡化﹐如需入院接受治療,住院日數較長。⁴
呼吸科黃敬恩醫生解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是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尤其影響長者及長期病患者。³'⁵RSV 感染的常見病徵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頭痛、食慾減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等,病徵與傷風及感冒相似。⁶
而 RSV 病毒有機會透過接觸患者的分泌物、飛沫傳播,或通過受污染的手、食具或接觸剛染有患者鼻或喉部分泌物的物件而間接傳播。⁷'⁸
黃醫生指 RSV 感染全年都有機會發生,而相較於流行性感冒,RSV 的流行季節持續時間較長,通常由 2 月下旬開始至 9 月下旬,約共 7 個月。¹'⁹根據 2023 年的監察數據顯示, RSV 的感染個案數目一般會在每年 3 月至 4 月開始上升,到 7 月至 9 月左右便到達高峰期。與新冠疫情前比較,疫情後RSV個案數目大幅增加;自今年 2 月初起,RSV 檢測陽性結果數目便一直上升。¹⁰⁻¹²
黃醫生提醒長期居住在院舍或 60 歲以上的長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糖尿病、心臟病等都應該別注意感染風險。其他同住家人亦要留意可能將病毒帶回家,感染家中長者。黃醫生表示曾有一位一名七十多歲的患者求醫,患者有長期病患,到診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徵,情況較普通傷風感冒嚴重,經檢查後確診 RSV 感染,其後病情惡化更引起肺炎,需要留院近一個月進行治療,喘氣及咳嗽也持續一段長時間。
黃醫生指出,雖然大部份感染 RSV 的健康人士可以在 1 - 2 星期左右康復,但高危人士包括 60 歲以上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和免疫系統不全人士一旦受感染,便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併發肺炎、哮喘及慢阻性肺病惡化﹐可能需要入院接受冶療。
在高危群組中,入院長者感染 RSV 後,死亡比例甚高⁺,更是第二大導致死亡的原因*。¹ 長期病患長者因 RSV 感染而住院的比率遠較健康長者高,以糖尿病患者為例,住院比率較沒有糖尿病人士高。³亦有研究顯示,8 成 RSV 住院成人患者會出現一種或以上的併發症,其中有 71.9% 和14.3% 的患者分別出現下呼吸道如肺炎和心血管併發症。而住院的平均日數為 12 天。⁴
研究數據亦反映,與流感相比,RSV 導致併發症的機會以及住院患者需要使用氧氣治療或呼吸機的比例也較流感高;約每10名RSV住院患者,便有超過1人在感染後 60 日内死亡,死亡率達 11.9%,相比起流感的死亡率 8.8% 高。⁴
黃醫生表示目前尚未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 RSV 感染。¹³ 對於病情輕微的患者可以進行紓緩性治療,多休息和補充足夠的水份緩解症狀;對於高危人群就需要有其他支援治療,器官移植患者可考慮特定治療。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 流行性感冒 | |
治療方法 |
- 紓緩性或輔助性治療 - 若本身為健康人士以及病情輕微,可靠自身免疫系統自然痊癒 - 暫時仍沒有根治的方法 |
- 抗病毒劑:能減輕病情和縮短患病時間,但必須經由醫生處方才可服用 - 充足休息和多喝水 - 若本身為健康人士以及病情輕微,可靠自身免疫系統自然痊癒 |
事實上預防往往勝於治療,黃醫生指不少國際機構均建議 60 歲或以上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接種相關預防疫苗。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建議接種 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¹⁴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亦建議 60 歲或以上長者在RSV感染高峰期之前,接種 RSV 疫苗,以便獲得更好的保護。¹⁴ 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議組織、美國糖尿病協會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均有相關指引。¹⁵⁻¹⁷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亦應多加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定期消毒清潔個人物品,咳嗽或打噴嚏時應遮住口鼻,並要避免與患者接觸。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 RSV 病毒,請盡快向醫護人員求助。
了解更多 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https://bit.ly/4eAfZPL
——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數據
*在香港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65歲或以上患者當中
參考資料:
- Chan PK, et al. Medicine. 2015 Nov;94(46):1-11.
- Branche AR, Falsey AR. Drugs Aging. 2015;32:261-269.
- Branche AR,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74:1004–1011.
- Lee, N.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57:1069-77.
- Pandya M, et al. Pathogens. 2019;8;1-15.
- Curran D, et al.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2022;16;462-473.
- Mesa-Frias M, et al. J Manag Care Spec Phar. 2022; 28(7):1-13.
- Walsh EE. Clinics in chest medicine. 2017;38:29-36.
- Yang L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5;5;1-8.
-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19. 1-2. Detection of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in respiratory specimens in 2019. https://www.chp.gov.hk/en/statistics/data/10/641/642/6823.html (Accessed 26 Jun 2024)
-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23. 1-2. Detection of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in respiratory specimens in 2023. https://www.chp.gov.hk/en/statistics/data/10/641/642/7024.html (Accessed 26 Jun 2024)
-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24. 1-2. Detection of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in respiratory specimens in 2024. https://www.chp.gov.hk/en/statistics/data/10/641/642/7054.html# (Accessed 26 Jun 2024)
- Kodama F,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7;31:767–790.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4. Available from www.ginasthma.org. Accessed Jun 2024.
- GOLD Report 2024. Available from www.goldcopd.org. Accessed February 2024.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Diabetes Care. 2024 Jan 1;47(Suppl 1):S52-S76.
- Kamboj M,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42:1-26.
此帖文由葛蘭素史克贊助。請向醫護人員查詢有關詳情 。
© 2024 葛蘭素史克集團或其授權人。NP-HK-AVU-ADVR-240001 (12/2025) Date of preparation: 19 Ju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