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改善】事情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或過了期限才做?了解拖延症原因及治療
個人懶惰、臨急抱佛腳就是代表有拖延症?
相信不少人都可能試過有拖延行為,但怎樣才屬於患上拖延症?麥醫生指,當拖延情況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並引伸致出現很多情緒、身體的問題。舉例來說,患者將功課無限推遲不做,去到限期最後一分鐘,甚至過了限期仍未完成。當中患者可能會覺得很害怕,甚至會出現焦慮、不開心,甚至出現很多身體不適,如失眠、沒有胃口。
拖延症常見於大學生、工作較緊密者
麥醫生表示,拖延症在很多不同地方都有此問題,在不同階段都有相當多人有此情況。臨床上常見在大學生身上發生,因為他們經常要趕功課;工作比較緊密的人;小朋友都可能有此情況,但未必會發現,因為家長會迫著他們做事。
患者分為兩種人:完美主義者、樂天派
麥醫生提到,拖延症的患者通常可分為兩類型人。一是完美主義的人,因為他們做事盡善盡美,很多事都會想得非常清楚、很仔細,才會開始實行。變相如患者在做功課時,便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他們反覆思考後,都未必能在特定時間內想到最完美的方案,最終便有機會遲交功課。
第二類患者思想比較樂觀,可能他們一開始已不想去做事,即是想先玩樂,經常抱著「遲一點」想法,同時間可能其專注力或有些問題,以致他在完成工作上效率較差,故已到限期,但仍未完成工作。
拖延症如何治療?
當患者不斷出現拖延行為,可能會令壓力愈來愈大,最終或會誘發抑鬱症等情緒病,故及時處理非常重要。
麥醫生指,拖延症是一個症狀,底蘊有不同的可能性,「可能是完美主義型,又或偏向有些強迫型性格,甚或是樂天派時間觀念很差,可能與專注力失調有關」。所以在不同的情況下,要分析是哪種類型,繼而對症下藥。
麥醫生續指,針對強迫思維症的人,可能需要一些血清素調節劑,控制其焦慮情況。針對管理時間很差、排程很差者,他們沒有時間觀念,可能是與潛藏、未發現的專注力失調有關,亦有相對的藥物能幫助,因而改善其拖延症問題。
定下有限期階段性目標 助逐步完成工作
麥醫生提醒,想改善拖延行為,尤其面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工作時可以先把工作分拆成較小的階段性目標,並為每項目標訂下一個完成限期,令自己更有自信逐步完成工作。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