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穴位】按摩+針灸4大耳朵穴道 迅速舒緩解決耳鳴不適
中醫認為,耳為經脈之所聚,意思指耳朵跟十二經脈氣血之一的少陽經有關係,因此也作少陽病做辯證和治療。而論中醫療法,亦會以針炙耳鳴進行治療,並搭配穴位按摩,本次要探討4個主要耳鳴按穴位置。溫馨提醒,耳鳴原因多因生活壓力、情緒緊張,以及長期低頭用電腦工作所致,除了按摩穴位,也可以多做繞肩及轉頭運動,幫助身體得到放鬆。
4大耳鳴按穴穴位
於傳統醫學,耳鳴也叫做「聊秋」,病患會覺得耳內鳴響,阻礙聽覺。好消息是,每個人在家就能自己按摩穴位,按穴方法為將雙手食指指腹從上而下按揉,力度適中,每個穴位持續2~3分鐘即可,或直到感覺發熱、酸脹為止,連做3日,觀其效果。如下列出4個耳鳴按穴主要穴位,若對按穴步驟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中醫師了解。
4個耳鳴按穴穴位 | ||||
穴位名稱 | 耳門穴 | 聽宮穴 | 聽會穴 | 翳風穴 |
身體部位 | 耳朵 | |||
穴位位置 | 頭部的頭部正面,耳珠上方稍前的缺口,在聽宮穴上0.5寸。 | 於耳屏前,下頜骨骨髁狀突後方,張口有凹陷。 | 耳屏間切蹟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 | 於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
功效 | 降濁升清,治耳鳴。 | 治耳鳴、三叉神經痛、頭痛、目眩頭昏。 | 治耳鳴、耳聾、齒痛、口眼歪斜。 | 疏風通絡開竅益聰、鎮痛。 |
耳鳴針灸
耳鳴的針灸療法,主要用傳統針灸療法,及現代激痛點針灸療法。其中,傳統針炙耳鳴療法以耳三針較為成熟及可靠,它們是聽宮穴、聽會穴,以及完骨穴。耳三針乃藉由刺灸法,治療耳鳴和耳聾,針灸方法為選1~2個主穴,交替選用,配穴會依據病症靈活選取,以下做補充。
聽宮穴:張口取之,直刺0.8~1.2寸,撚轉刮針手法。
聽會穴:直刺1~1.2寸,撚轉手法。
完骨穴:直刺1~1.5寸,刮針手法。
除了耳三針穴位,其他耳鳴按穴亦可包括:百會穴、翳風穴、夾脊穴、血海穴、足三里穴、關元穴、合谷穴等。針炙耳鳴方法會佐以艾灸治療,2天1次,7次為一個療程,目的為補血益血,健脾益氣,並改善耳鳴症狀。
若計畫接受針炙耳鳴治療,務必謹記下列5個提醒。
- 按時且規律做針炙耳鳴,這尤其重要。
- 針灸位置可能因病患狀況有不同的穴位搭配方法
- 務必早睡,確保有充分的睡眠,生活習慣也要正常。
- 觀察每天早晨耳鳴和聲音變化,切勿患得患失。
- 若有耳鼻喉、耳咽管問題,請配合水藥治療。
激痛點針灸療法
另有一種結合了現代醫學的「激痛點」針灸療法,針對體覺性耳鳴,它甚至比傳統針炙耳鳴更有效,也是目前較可靠的治療方法。論其治療病理,研究發現,人體的肌筋膜激痛點與耳鳴有密切的關係,且能有效治療耳鳴高達91%,還可助改善肩頸痛丶頭痛等問題。
不同於傳統耳鳴針炙療法,激痛點針灸療法會集中在患者骨骼肌上,亦激發痛楚的部位做針灸治療。人體全身約有255個激痛點,而每個激痛點都有固定的疼痛模式,若加以按壓或觸碰,可引起酸脹和疼痛,甚至出現局部抽搐反應,引起耳鳴丶暈眩丶腹瀉丶咳嗽等症狀。
以耳鳴為研究參考,約56%的耳鳴病歷在經按壓相關肌肉激痛點後,亦得到短暫舒緩和調適。根據病患耳鳴及所伴隨其他症狀,包括頭頸部各關節的活動評估,便可評估哪些激痛點或引起其症狀,以下列出可能觸發耳鳴的肌肉激痛點。
- 頭夾肌
- 頭頸半棘肌、頭最長肌
- 肩提肌
- 胸鎖乳突肌
- 斜方肌
- 咬肌
- 顳肌
- 翼內肌、翼外肌
- 比目魚肌
- 岡下肌
- 腓腸肌
Text: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