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1歲男童持續嘔吐一週、糞便驗出肝吸蟲卵 全因家中砧板生熟處理不分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科去年底接收一名1歲男童求歲診,患者已持續發燒、嘔吐長達1星期。檢查後發現男童的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偏高,顯示體內可能出現寄生蟲感染或者過敏,隨即對男童的糞便、血液等進行化驗,結果從排泄物中驗出肝吸蟲卵。
醫生認為1歲小孩罹患肝吸蟲病屬非常罕見,仔細詢問後得知,男童雖沒有吃過生魚片,但是家裡平時處理生熟食物都使用同一個砧板,導致男童感染上肝吸蟲。男童接受藥物治療後順利健康,目前已出院回家。
據食安中心資料,中華肝吸蟲靠淡水池塘內的螺和魚傳播。人類或豬等其他受感染的哺乳類動物排出的蟲卵被淡水螺吃下,然後在其體內發育成為自由浮游形態(即尾動幼蟲)。尾動幼蟲在池塘內與魚皮接觸後會成為包囊形態,稱為囊狀幼蟲。人們吃下受感染的淡水魚後,囊狀幼蟲會在十二指腸破囊而出,遷移到肝臟內的膽管。囊狀幼蟲會在膽管內發育成蟲,然後產下蟲卵,蟲卵可隨膽汁進入糞便,繼續傳播周期。
感染小量中華肝吸蟲可全無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但感染大量中華肝吸蟲則會令患者受到長期嚴重感染,引致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此外,中華肝吸蟲亦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嚴重者可造成慢性黃疸,繼而較容易出現膽管癌(由膽管細胞引致的癌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最近把中華肝吸蟲列為 「會令人患癌」(第一組)。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Source:《中山日報》、食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