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解決】調查:逾半人認同自己有拖延習慣 專家5大改善方法
「健康最重要!」相信是很多人過去一年最期盼的願望。有公司發布一個有關港人身心健康的調查,發現不足4成受訪者有信心在2021年內維持他們想建立的健康新習慣,6成人未開始已「打定輸數」。另外,逾半受訪者認同自己有拖延的習慣,逾6成受訪者希望改善自己愛拖延的習慣。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醫生表示,可以從5個方法改善拖延症。
Photo from 利潔時提供圖片
利潔時有限公司(「利潔時」)委託獨立市場研究機構於2020年12月15至29日期間進行「香港健康行動力指數」調查,以隨機抽樣形式訪問了1,014名12歲或以上香港市民,結果發現受訪市民對「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滿意度較高,平均評分分別為70分及64分(滿分為100分),但「社交生活」的滿意度相對低,只有59分,更有近六成受訪者表示社交生活滿意度在最近三個月轉差。
疫情持續至今逾一年,對市民健康亦帶來影響,常見的負面改變包括「更擔心學業、工作或經濟狀況」(61%)、「疫情下的工作或學習模式帶來更多壓力」(57%)及「感到更加焦慮與不安」(52%)。但與此同時,疫情亦觸發不少正面轉變,最多受訪者認同疫情令自己「更注重個人健康」(80%)、「更關心身邊人」(76%)及「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71%)。
展望新一年,為改善健康,逾九成受訪市民都表示有希望在2021年內建立的健康新習慣,最想建立的習慣依次為「做更多運動」(84%)、「飲食更健康」(72%)、「多到戶外」(52%),但只有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自己能在2021年內維持他們想建立的習慣,反映部份市民行動力較低,在未開始建立健康習慣前已「打定輸數」,態度並不積極。
另外,逾半受訪者認同自己有拖延的習慣,近7成更認為拖延的習慣帶來負面影響,他們亦意識到「慣性拖延」的問題不能再拖,逾6成受訪者希望改善自己愛拖延的習慣。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醫生表示,改善拖延症可以嘗試以下5個方法。
第一步:戒掉「遲啲先」,立刻行動
好的開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當你想建立一個新習慣,試著不再講「遲啲先、諗下先」,而是盡快開始! 當你踏出第一步後,你也許會發現實踐起來比想像中更容易及順利。
第二步:找一個「同行者」
怕自己缺乏行動力的話,可與身邊人分享你的計劃,讓他們定時提醒你,甚至陪伴你一同進行。
第三步:訂立階段性目標,逐步完成
目標太難以達成會容易產生挫敗感,有機會令拖延的想法更強烈。可試著把一個大的目標分折成小的階段性目標,訂下大概時間表,並逐一完成。
第四步:記錄成功的喜悅
每當你成功完成一個小目標,都可以記錄下來,並與身邊人分享這種喜悅。例如當你想持續建立「多到戶外」的習慣,你可在每次郊遊後拍照,並在社交網站與朋友分享,這些細節都能夠成為推動你再次達成目標的動力。
第五步:學習獎勵自己
同樣地,在完成目標後給予獎勵,亦能夠提升滿足感,同時讓人期待完成更多目標。當家長鼓勵小朋友建立習慣時,除物質獎勵外,亦可以考慮以「與孩子玩一小時遊戲」等形式獎勵孩子,在建立習慣同時加強親子關係。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利潔時、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