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標準】55歲男常吃蛋糕致膽固醇高 心臟病發後「驚死」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內附膽固醇目標水平)
高壞膽固醇水平是誘發心臟病發的其中一個主要風險因素。除了年齡及家族史外,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均是造成高膽固醇的元兇。55歲的顧先生去年11月急性心臟病發,其中一個最大原因正正是他愛吃反式脂肪食物,如炸點心、鹹水角、蛋糕的飲食習慣。
55歲的顧先生去年11月,與朋友打羽毛球期間突然感到暈眩,出現氣喘和休克的情況,「有啲標冷汗,成條脊骨軟晒」。他經救護車送入醫院急症室,經診症後,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醫生先為顧先生注射溶血針,翌日再做通波仔手術,亦即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原來顧先生有一條血管被血塊阻塞,令血液不能流通,故心臟病發。
從事銷售及管理業的顧先生表示,自問算是「健康的人」,平日有做運動的習慣,包括每星期打一至兩次羽毛球,亦會慢跑。顧先生又表示,每年亦有做身體檢查,18年和19年的心電圖結果正常,惟膽固醇水平偏高。「膽固醇高不嬲都有少少,有醫生叫我食藥,但我對膽固醇藥有啲誤解同抗拒,以為改善吓飲食,做吓運動就冇事」。怎料「病從口入」,愛吃炸點心、蝴蝶酥、蛋糕等反式脂肪食物的他,就因而膽固醇超標而誘發心臟病發。
「死過返生」的他表示,經過今次手術後「驚死」,故決心改善飲食習慣,「發病到依家都冇再食過呢啲反式脂肪食物,夜晚食紅米加糙米,亦會食菜先,盡可能食白肉」。健康的飲食習慣,加上恆常運動,顧先生的體重減輕了3公斤,膽固醇水平亦有所下降。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最近進行了一個「高膽固醇認知調查」,在2020年11月中至12月初,以電話訪問了823名港人,發現港人對高膽固醇的認知不足,65.7%受訪者不知自己的理想壞膽固醇,47.3%受訪者不知道高膽固醇/高血脂沒有病徵。
心臟科專科陳藝賢醫生表示,由於高膽固醇可無病徵,市民容易失去警惕,而長期維持不良生活習慣,併發症或會隨時出現,「想大家清楚知道自己嘅理想膽固醇水平,就好似理想體重一樣」。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表示,由於高膽固醇沒有明顯的症狀,故定期檢查十分重要。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由20歲起,每4-6年做一次血液檢查。梁醫生又指,根據歐洲心臟協會,不同疾病風險類別的人士,其膽固醇目標水平都有分別。
壞膽固醇水平 | ||
低 | - SCORE十年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少於1% | 3.0 mmol/L |
中 | - SCORE十年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少於1%至5%之間 - 在最近10年內出現早發性糖尿病的患者,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
2.6 mmol/L |
高 | - SCORE 十年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介乎 5% ⾄ 10% 之間 - 病⼈的某一風險因素顯著提高,尤其是總膽固醇超過 8 mmol/L、壞膽固醇超過4.9 mmol/L 或血壓高於 180/110 mmHg - 家族性高膽固醇病人,但沒帶有其他其他主要風險因素 - 中度慢性腎病病人(每分鐘的腎⼩球濾過率介乎30⾄59毫升之間) - 糖尿病發超過 10 年,但相關器官未有受損的病人 |
1.8 mmol/L,並控制壞膽固醇水平至原來數值一半或以下 |
極高 | - SCORE十年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超過 10% - 發⽣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病病人(如心絞痛、心肌梗塞、曾接受通波仔手術或搭橋手術、週邊性動脈血管阻塞、曾經中風,或電腦掃描結果發現有兩條主要冠狀動脈的收窄幅度超過 50%) -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病人,並同時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或帶有其他主要風險因素 - 嚴重慢性腎病患者(每分鐘的腎小球濾過率低於 30 毫升) - 患有糖尿病,⽽相關器官經已受損,或帶有至少三項主要風險因素的病人 - 病發超過 20 年的早發性⼀型糖尿病病人 |
1.4 mmol/L,並控制壞膽固醇水平至原來數值一半或以下 |
- 在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下,於兩年內先後發生兩次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 1.0 mmol/L,並控制壞膽固醇水平至原來數值一半或以下 |
梁達智醫生又表示,現時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物是他汀類藥物,以抑制HMG-CoA還原酶,減少膽固醇於肝臟合成,加速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如患者已服用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不論有否同時服用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但其壞膽固醇仍未能降至理想水平,醫生便可能在療程中加入PCSK9抑制劑。
兩位醫生建議,為了減低壞膽固醇水平及患心臟病的風險,除了勤做運動、戒煙、避免酗酒外,亦希望市民大眾能做到「Get, Set, Go!」三大目標,即定期進行血液檢查,以了解膽固醇水平及其風險因素,知道自己的理想壞膽固醇水平,以及實行「三低一高零反式」的健康生活模式,以減低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