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煙】戒煙後身體有何變化?5年後肺癌死亡率約為吸煙者的一半
吸煙人士聽到要戒煙,多數第一個反應是「沒可能」,他們明知吸煙壞處多,例如是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各種疾病的風險,但是由於習慣成自然,總是難以戒掉抽煙這個壞習慣。為了加強戒煙的決心,不如多了解戒煙的好處。
根據美國的統計,大約五分之一的心臟病發死亡事故起因於長期使用抽煙。但不要以為抽煙多年才戒煙,身體就不會有變好的機會。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登的研究"Association of Smoking Cessation With Subsequent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找來近9000名戒煙人士,想要知道過去抽煙抽很兇的人在戒煙之後,心血管事故發生的比率會不會降低?
結果發現,戒煙者於戒煙5年後,與繼續戒煙者相比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大幅降低,並推算戒煙10到15年後,戒煙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會降到與從不吸煙的人士接近。所以,千萬不要想說「來不及」,只要能戒掉,還是帶來一些好處。以下更講解了戒煙後20分鐘起,至15年後,身體上的變化:
戒煙20分鐘以後:
血壓、心跳及脈搏下降至正常水平,手腳也比較不冰冷了。
戒煙8小時後:
血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的濃度降到原本的一半,血氧亦因此而改善。原因是只要在密閉或通風不良的空間燃燒,就會累積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血紅素親和力很高,馬上能與血紅素結合,體內血紅素就無法攜帶氧氣到全身各處器官,改成攜帶一氧化碳,患者就會缺氧。吸煙時人體也吸入不少一氧化碳,組織能獲得的氧氣則會變少。直到8小時過後,一氧化碳的血中濃度才會降低至原本的一半值,血氧濃度才會上升。
戒煙24小時後:
血中一氧化碳濃度已經降低回正常範圍,血紅素能夠好好攜帶氧氣,而不是根一氧化碳綁在一起了。這樣一來,心臟的負擔也會少一點,否則當組織缺氧,心臟就要跳動地更賣力,把血液打到全身減少缺氧狀況。因此當一天不食煙,血壓會降低一些,心臟病發的機率小一點。
戒煙48小時後:
血中沒有尼古丁。身體開始大掃除,肺部排出煙草帶來的黏液分泌物,味覺和嗅覺變得比較敏銳。然而這時候也是讓人容易出現尼古丁戒斷症狀,會很想再食煙,甚至變得焦慮、疲憊、頭痛,甚至很沮喪焦慮。
戒煙72小時後:
肺部的支氣管不再那麼緊繃,開始能放鬆一些,因而改善呼吸狀況。
戒煙一星期後:
肺部的纖毛就開始再生,肺部纖毛是有過濾雜質和預防感染的作用。
戒煙四星期後:
繼續保持不碰煙的話,肺部狀況持續獲得改善,支氣管不緊繃,不再累積很多分泌物,而且血管裡的血液流動會變得愈來愈暢通,心臟病發的機會繼續降低。當心血管、肺部都改善後,運動能力就會增加,比較不會那麼容易喘、容易累。
戒煙一年後:
咳嗽、呼吸短促的情況大大改善。患上冠心病的機率比吸煙者低一半。
戒煙五年後:
這段時間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會持續降低,中風的機率等同非吸煙者,連罹患癌症的機會都變低,包括頭頸部癌、食道癌、膀胱癌的機會都會降低。
戒煙十年後:
美國肺健康協會亦指出,戒煙10年後,患肺癌的風險比吸煙人士降低一半。還有,與持續抽煙人士相比,戒煙十年人士罹患胰臟癌的機會也會明顯降低。
戒煙十五年後:
心臟病發的機率降到與沒抽過煙的人一樣
而再愈早戒煙,好處愈多。根據英國一項長達50年的研究指出,吸煙者在30歲時戒煙,平均可挽回因吸煙而減少的10年壽命。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戒煙的方法有多種,包括自行戒煙、參加戒煙服務或使用戒煙輔助藥物等。無論你使用任何一種方法戒煙,都必須具備堅定的意志和決心,並配合持之以恆的健康生活模式。
戒煙前的準備 ︰
一. 認清戒煙的原因
二. 訂下一個戒煙日期,爭取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三. 並在戒煙日前盡量減少吸煙
由戒煙日起︰
一. 保持完全不吸煙,一口煙也不吸
二. 棄掉所有煙仔,煙灰缸及打火機
三. 盡量遠離有人吸煙的地方
四. 如有人向你遞煙,堅定地告訴對方你已戒煙
戒煙輔助藥物
使用戒煙輔助藥物能紓緩戒煙初期的不適,使用期一般約三至六個月。大部分戒煙輔助藥物可於有註冊藥劑師監管的藥房購買。
萬一失手,怎麼辦?所謂人有錯手,馬有失蹄,很多戒煙者在戒煙初期也因控制不了煙癮而偶爾吸煙。因此,及早制訂應變措施,可避免一旦失手時不知所措︰
一. 不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吸一支煙或一口煙仍未算完全失敗,只要你立刻停止∕棄掉它 ,你還是有成功的希望。
二. 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找出 「致 命」因素,然後對症下藥,避免重蹈覆轍 。
三. 尋找家人、伴侶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勵。如有需要,可致電戒煙熱線 1833 183 與專人聯絡。
四. 留意其他因素如:擔心肥胖、壓力、生活模式、有否依照指示使用戒煙輔助藥物等,因為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你成功與否。
五. 即使真的失敗了,也不應過分自責或內疚。像考車牌一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 次 過」的。
Text :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