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35歲後骨質逐漸流失 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8倍
電視廣告中常常見到一些更中老年人士,因為攝取鈣質不足而導致骨質疏鬆,腰骨彎曲,連下樓梯也寸步難移。其實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35歲後,患者的骨質密度逐漸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因而容易導致骨折;造成痛楚及引發其他併發症,減低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根據衞生署網站資料,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若感到痛楚,一般都是由於骨折所致。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及前臂骨。患者或因輕微碰撞,或因跌倒而股骨骨折,脊椎骨即使沒有任何碰撞也會漸漸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部分患者亦會出現背痛的情況。
高危一族:
1 - 長者
2 - 女性: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6至8倍,一般在停經後,因雌激素停止分泌所致
3 - 體型瘦小
4 - 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症患者
5 - 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煙、長期攝取鈣質不足、缺乏維生素D、過量飲用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品、過量攝取鈉質(鹽分)、缺乏負重運動、酗酒
6 - 疾病,例如女性的雌激素不足,例如因化療、電療或手術而提早停經、男性的睪丸素過低、內分泌失調病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7 - 服用藥物: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
常見測量骨質密度的方法有:
1 - 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EXA):用於診斷及監察治療的效果。
2 -超聲波儀器(QuantitativeUltrasoundQUS):只可以作為骨質密度的初步篩驗方法,並不能作為確診工具。
正常的骨質增長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及作適量的負重運動。由於骨質須在年輕時奠定基礎,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一生都要注重適當飲食和運動。
1 - 均衡飲食
多選擇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奶類食品:如牛奶、奶類製品、芝士、乳酪等(可選擇一些低脂或脫脂產品以免造成過胖)。
海產類:連骨或殼食用的海產,如白飯魚、銀魚乾及蝦米等。
豆品類:板豆腐、加鈣豆漿、素雞、枝竹及腐皮等。
蔬菜類:深綠色的蔬菜,如白菜、西蘭花、菜心等。
果仁類:如杏仁及芝麻等。
攝取足夠維生素D,例如:雞蛋黃、已添加維生素D的牛奶等。
減少進食含高鹽分的食物,如鹹魚和豉油等調味料,以減少鈣質流失。
2 - 切勿吸煙、酗酒。
應減少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濃茶等。
3 - 適量的負重運動
例如:步行、太極、健身操等。保持每星期最少做3次、 每次30-60分鐘的運動。
4 - 戶外活動
透過曬太陽來協助製造維生素D,以幫助吸收鈣質。但切忌曝曬,以免灼傷。
即使已證實患上骨質疏鬆症,亦可透過上述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減慢骨質流失的速度。醫生會因應個別的情況而建議患者服用治療藥物,例如二磷酸類藥物、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鈣素/降血鈣素、副甲狀腺素、鍶及維生素D、鈣質補充劑等。
此外,骨質疏鬆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覺,慎防跌倒,以減低骨折的機會。例如:注意家居安全、過馬路要小心、穿防滑的鞋子、避免服用令人暈眩的藥物、改善視力障礙等。
Text: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