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瘜肉】20多粒瘜肉切完又生?50歲男子靠食1物半年後成功清零!
大腸瘜肉,這個腸道健康的「警號」,即使切除後也可能反覆再生,令人防不勝防。台灣日前有一名50多歲男子,被診斷出大腸長有逾20粒瘜肉並確診初期大腸癌,然而手術後瘜肉仍不斷復發。最終在醫生建議下,他靠著一個簡單的飲食改變,竟然成功令大腸瘜肉「清零」!
大腸瘜肉切完又生 男子戒煙酒仍困擾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楊子緯在節目中分享案例,1名50多歲的男患者因糞便潛血陽性就醫,首次大腸鏡檢查發現長有20多粒大腸瘜肉,其中1粒被確認為「原位癌」(第零期大腸癌),醫生耗時逾1小時切除所有瘜肉。 然而,半年後覆診再檢查,竟又長出10多粒新瘜肉,全數切除後,再半年又復發10多粒。 男患者大感疑惑,因為他在確診初期已戒煙酒、戒檳榔,但瘜肉依然「切完又生」。
醫生建議「以魚代肉」 腸道瘜肉奇蹟清零!
楊子緯醫生解釋,大腸長瘜肉及腫瘤的主要因素與基因及生活習慣有關。 為此,他建議男子增加蔬菜攝取量,並將飲食中的所有肉類全改為魚類。 結果令人驚喜:在第4次覆診時,男患者新增的大腸瘜肉已大幅下降至5粒以下;到第5次覆診時,瘜肉更已全部消失,成功「清零」!
歐洲52萬人研究:多食魚減腸癌風險達12%
楊醫生表示,外國有一項持續近15年、涵蓋英、法、德等10個歐洲國家的研究,針對52萬名參與者進行追蹤,分析他們魚類的攝取量及種類。 結果發現,每周攝取魚類和貝類總量超過357克(約2至3份)的人士,比低於65克(約1份)的人士,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 即使每周攝取100至200克魚類,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降低了7%。 研究亦指出,脂肪含量高的魚類,其防癌效果略勝於脂肪含量較低的魚類。 不過,單獨貝類的攝取量則與罹患大腸癌風險無關。
研究推測,吃魚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與魚類中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有關。 此外,魚類還富含維他命D、維他命B12、硒、特殊胺基酸,這些也都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因素。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