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帶飯人士注意!】營養師列5種食物隔夜再食好危險 蔬菜於1個情況最受感染

【帶飯人士注意!】營養師列5種食物隔夜再食好危險 蔬菜於1個情況最受感染

健康飲食 健康生活
By Daniel Lai on 30 Oct 2025

自備午餐是不少上班族的習慣,但隔夜飯菜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5種食物忌隔夜吃:豆腐、海鮮與涼拌菜風險最高

谷傳玲指出,即使使用玻璃飯盒或普通餐盒,若通勤時間較長且未搭配冰袋,細菌仍可能大量滋生。以下食物應避免隔夜:

  1. 豆腐:豆腐水分高、蛋白質豐富,是細菌最易滋生的環境。在天氣炎熱或未能及時冷藏時,容易酸化變質,可能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並產生耐熱毒素。建議改選含水量較低的干豆腐、豆乾。
  2. 海鮮類:魚類、蝦、蟹及貝類等海鮮屬於高風險食材,因高水分與高蛋白質特性容易吸引微生物繁殖。若烹調時間不足,更容易留下食品安全隱患。
  3. 涼拌菜:涼拌菜在製作過程中缺乏高溫殺菌,本身風險較高。即使冷藏,李斯特菌仍可能緩慢生長。水分充足的涼拌菜(如涼粉、涼拌木耳)隔夜後變質機率極高。
  4. 綠葉蔬菜:菠菜、菜心等綠葉蔬菜含有的硝酸鹽,會在細菌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雖然除了菠菜外,多數蔬菜隔夜後的亞硝酸鹽總量不高,但反覆加熱會導致對熱敏感的維他命大量流失,口感也會軟爛發黃。
  5. 未及時冷藏的米飯:煮好的米飯若在未啟動保溫功能的電飯煲內放置超過2小時,或在32°C以上高溫環境中超過一小時,就存在安全隱患。因為米飯容易受蠟樣芽孢桿菌污染,該菌的芽孢耐熱,產生的毒素無法透過再次加熱去除。建議米飯應在一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

3類食物可隔夜吃:關鍵在徹底加熱

谷傳玲表示,以下三類食物在經過適當處理後可以隔夜食用,關鍵在於分裝妥當、低溫冷藏以及食用前徹底加熱

  1. 熟肉類與家常菜:香港食安中心檢測顯示,在4℃環境下冷藏24小時,菜餚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並無明顯上升。只要肉類、蛋類和大多數烹調後的蔬菜能做到及時冷藏,並在攜帶過程中持續保持低溫,次日食用前再進行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超過75℃,即可安全食用。
  2. 隔夜水與隔夜茶:研究顯示,經煮沸的水在室溫下密封儲存一天後,亞硝酸鹽濃度遠低於飲用水的安全標準(1毫克/升)。隔夜茶在清潔容器中密封保存,其亞硝酸鹽含量也遠低於安全飲用標準。
  3. 西瓜:切開後的西瓜,若事先將刀具與砧板徹底清潔,並立即用保鮮膜妥善包裹,存放於4℃的冰箱中冷藏12至16小時,其細菌總數與新鮮切開的西瓜相比並無顯著差異。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