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濕疹成因】不只是發癢、紅腫?要如何改善?一文看清濕疹種類+成因+改善方法

【濕疹成因】不只是發癢、紅腫?要如何改善?一文看清濕疹種類+成因+改善方法

醫學專科 皮膚科
By Bernice on 27 May 2024
Digital Editor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許多人僅將其視為發癢和紅腫的症狀,但其背後的成因和種類卻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從遺傳因素到環境印象,都會增加濕疹的可能性。本文將詳細介紹濕疹的7種不同種類、7種成因來源、有效的改善方法以及飲食上5個戒口指南,幫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和應對這個常見困擾。

濕疹成因|目錄+快速連結

濕疹在香港十分常見,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症性疾病。

甚麼是濕疹?

濕疹在香港十分常見,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現為皮膚紅腫、乾燥、發癢與偶爾會出現水泡或結痂。濕疹是帶有遺傳性的疾病也可能是由過敏反應、皮膚乾燥、壓力等引起,一般常見於嬰幼兒與青少年的四肢、關節、頸部、面部等方面,但不同種類的濕疹會出現在患者的不同部位與不同症狀。

濕疹7種常見種類

濕疹的包含範圍十分廣汎,它可根據不同的症狀,區分出不一樣的類型,如以下8種:

1. 汗皰疹

多見為患者手指、腳趾側邊,並可能伴有散布的小水泡,導致患者劇烈瘙癢,若不慎抓破還會滲液,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若反覆發作易轉為慢性濕疹,皮膚出現乾燥、發紅、脫皮和疼痛等症狀。

2. 錢幣狀皮膚炎

患處出現直徑如同硬幣般大小的圓形紅斑,或出現水泡、流膿等症狀,常見於四肢或身體,寒冷乾燥的空氣、甲醛等化學物質可能會誘發病情並加重症狀。

3. 異味性皮膚炎

這是最常見的濕疹類型,通常在嬰兒期開始,並可能持續到成年。主要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瘙癢和紅腫,常見於面部、頸部和四肢彎曲處以及胸痛可能會出現乾癢、紅腫症狀,過敏體質和遺傳因素是主要成因。

4. 接觸性皮膚炎

由接觸刺激物或過敏原引起,如化妝品、清潔劑或金屬飾品。症狀包括紅斑、水泡、脫皮和起疹,通常在接觸部位出現。

5. 神經性皮膚炎

由長期抓癢引起,形成厚實的皮膚斑塊,常見於頭皮、頸部、耳朵、背部、手腕和腳踝。在還沒形成病變前,患者會不自主的反覆抓繞,導致患者出現鱗片塊的腫塊,但不具傳染力。

6. 脂漏性皮膚炎

患者會在頭皮、臉部和、頸部和胸部等區域,表現為油膩的鱗屑和紅斑。內分泌紊亂和真菌感染是常見原因。

7. 淤滯性皮膚炎

多發於下肢,與靜脈循環不良有關。其症狀包括皮膚變色、腫脹和潰瘍,久而久之可能會出現色素沉著行斑塊,導致淤滯性潰瘍或靜脈潰瘍。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影響各年齡層的人群。

濕疹7大常見成因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影響各年齡層的人群。以下是濕疹的主要成因:

1. 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成員患有濕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那麼個人患濕疹的風險會顯著增加。這表明濕疹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2. 免疫系統異常

濕疹患者的免疫系統通常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過度反應,導致皮膚發炎和瘙癢。這種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可能與壓力、飲食習慣有關。

3.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

正常皮膚具有保護內部組織的屏障功能,但濕疹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物的侵害,如化學品、肥皂和洗滌劑等。

環境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寵物毛髮等,都可能引發或加重濕疹症狀。

4. 環境因素

環境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寵物毛髮等,都可能引發或加重濕疹症狀。此外,氣候變化、溫度和濕度的波動也會影響濕疹的發作。

5. 飲食因素

某些食物如牛奶、雞蛋、堅果和海鮮等,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的過敏反應,從而誘發濕疹。特別是在嬰幼兒中,食物過敏是濕疹的一個重要成因。

6. 心理壓力

壓力和情緒波動也被認為是濕疹的觸發因素之一。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使得皮膚更容易出現炎症反應。

7. 感染

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會使濕疹惡化。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見於濕疹患者的皮膚上,會加重病情。

了解濕疹的成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預防和管理這一疾病。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濕疹症狀,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建議。

建議保持家居衞生,才能預防濕疹的惡化。

濕疹6個改善方法

護理方面,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 洗澡注意:使用溫和的沐浴產品和毛巾,避免刺激皮膚,同時也避免洗澡時間過長。

2. 注意保濕:濕疹位置應保持皮膚滋潤,避免皮膚角質細胞流失水分,從而出現乾燥、起屑等症狀。

3. 穿著舒適衣物:選擇棉質或其他透氣材料,清洗衣服時選用溫和不含香料的洗滌劑。

4. 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尤其要注意飲食均衡,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5. 維持家居清潔:減少過敏原的存在,如減少灰塵、化妝品、清潔劑等,同時要保持室內環境涼爽空氣流通。

6. 戶外互動注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和過度出汗,以防止皮膚乾燥和發炎。另外,如出汗要馬上擦拭,否則會讓濕疹惡化。

此外,針對一些常見問題,濕疹並不具傳染性,且難以根治,但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和生活調整可以有效減少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濕疹與哮喘或鼻敏感有一定關聯,益生菌對部分患者可能有幫助,但效果因人而異。

總結來說,濕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藥物、生活習慣和飲食調整。雖然濕疹屬於自身免疫問題,難以根治,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護理,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醫生建議通過調整飲食來改善症狀,並提供了五大戒口食物,海鮮就是其中一種。

濕疹患者5大戒口指南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特別在天氣變化時容易發作。醫生建議通過調整飲食來改善症狀,並提供了五大戒口食物指南:

1. 生冷食物:刺身、生蠔等未經烹煮的食物,以及雪糕、凍飲等均屬於生冷食物,長期飲食生冷食物不僅可能耗竭「脾陽」導致脾虛,也有可能產生水濕。水濕向體表流動或滲出,導致下肢皮膚疹症狀加重,容易出現水泡或滲出黃色液體。

2. 貝類及甲殼類海鮮:如蟹、生蠔等會引發或加重濕疹,建議遠離這些海鮮。

3. 辛辣、燥熱食物與酒精:麻辣鍋、人參、酒精等辛辣燥熱食物會使病情惡化,宜避免。

4. 紅肉:牛肉和羊肉屬於溫補食物,可能引發濕疹反覆或加重病情,因此應少吃。

5. 濕熱食物:加工食品和高甜度水果,如糖果及芒果,會增加體內濕熱,加重濕疹。

預防護理小貼士

保持充足睡眠、良好生活習慣和適當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遠離濕疹。這些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能有效減輕濕疹症狀,讓生活更舒適。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網上圖片
Source: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