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腦膜炎預防】本港今年暫錄5宗感染個案 學會籲家長帶子女接種疫苗

【腦膜炎預防】本港今年暫錄5宗感染個案 學會籲家長帶子女接種疫苗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By Pinky on 18 Sep 2023
Digital Content Writer

隨著口罩令及社交距離等措施終結,社會逐漸復常,市民出外旅遊、社交接觸越趨頻密,這正是傳染病伺機而動的大好時機。截至8月,本港已錄得5宗個案。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果可謂十分嚴重,其所引致的入侵性腦膜炎會使患者於發病24小時內身亡,更讓康復者出現嚴重後遺症,影響往後生活。有專科醫生提醒市民,應盡快接種血清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有專科醫生提醒市民,應盡快接種血清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感染後可於24小時內斃命

腦膜炎雙球菌主要經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播,潛伏期約2至10天。感染高危人士包括5歲以下,尤其1歲以下的嬰幼兒、65歲或以上的長者、先天或因疾病導致免疫系統弱的人士,例如HIV感染者、脾臟缺失人士等。另外,與腦膜炎雙球菌有緊密或長期接觸的人士,亦會增加感染風險。

香港兒科醫學會主席、兒科專科醫生馮寶姿引述研究表示,約90%因入侵性腦膜炎球菌感染而死亡的兒童和青少年,是在確診後的24小時內死亡,而每10名感染入侵性腦膜炎球菌的患者,便有1宗死亡個案。20%的康復者會出現後遺症,包括神經系統受損、聽覺受損、視力受損、慢性疼痛、皮膚出現疤痕甚至需要植皮,甚至面臨截肢風險。

病徵易混淆小心生紅疹

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的症狀包括發高燒、疲倦及嗜睡、畏光、嘔吐或手腳冰冷等;年幼患者更會出現拒絕進食、尖聲大哭、頭頂囟門凸出情況。因其徵狀與感冒相似,或令患者混淆病況,導致延誤就診,造成病情惡化。

馮醫生提醒,除了上述的病徵外,更要留意患者有否出現紅疹。「一旦出現紅疹,這意味血液受感染,屬腦膜炎雙球菌血症的嚴重症狀。」要分辦紅疹是否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我們可利用「玻璃杯測試」作初步判斷。透過把玻璃杯輕壓在紅疹表面位置後,再在皮膚上滾動,如壓過紅疹時,紅疹卻不退散,便有機會是腦膜炎的徵狀。

現時血清型以B型為主

現時,主要流行的腦膜炎雙球菌共有六種血清型,包括A、B、C、W、X及Y型。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中國、英國、美國及澳洲等地,均以血清B型個案為主,佔病例總數一半或以上。以往,血清B型感染的比例不高,然而自從A、C、W、Y結合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於2005年面世後,B型腦膜炎雙球菌在近十年成最大感染群組。

馮醫生指,血清B型疫苗匱乏,除了使之成為最普遍血清型之餘,更是最「惡」的血清型。因B型腦膜炎雙球菌引致的死亡個案,高達64%,較其他血清型,例如W及Y型高出接近50%。

新冠成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元凶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50%腦膜炎雙球茵疫苗接種預約,被迫延遲或取消,當中有21%家長表示,並不打算重新安排疫苗接種預約。

關醫生又指出,本港情況同樣不容小覷。受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本港並沒有錄得任何入侵性腦膜炎個案。不過,香港在2023年2月、5月至8月間均錄得入侵性腦膜炎新增個案,顯示香港入侵性腦膜炎已再次在香港肆虐。關醫生稱,「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入侵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切勿輕視。」

接種疫苗預防感染

為降低入侵性腦膜炎的傳播風險,陳醫生建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要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等良好生活習慣。清理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時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並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除此之外,市民更需要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尤其嬰幼兒。及早接種對應疫苗能預防感染,以及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尤其是有效針對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疫苗。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