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癒合】理大開發新人工植骨材料 骨骼癒合速度比用其他植骨材料快1.5倍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目前的植骨材料對於治療有一定效用,但因在加工性、機械強度和生物活性還未取得平衡,令其在臨床應用有一定的限制。
有見及此,理大生物醫學工重學系副教授趙昕率領團隊開發「光交聯納米複合彷生植骨材料」,該材料是一種以聚合物單體為基礎、模仿人體骨骼結構的膏狀物。
患處在術後立即負重 加速復元
使用時將該材料暴露在攝氏36度的紫外線下140秒,便可令它凝固及達到一定強度,令患處在術後立即可以負重,有助骨骼血胞再生及痊癒。它還可刺激患處的骨細胞及血管再生,加速復元。另外該材料也可長效釋放,令骨骼修復更全面。
骨折復元速度快1.5倍 適用於不同部位的骨折
在小動物實驗中,相比現時天然和人工植骨材料,該植骨材料可令骨折復元速度快1.5倍。
在臨床應用上,該材料可用3D打印方式預先製成多孔支架,再裁成手術部位的形狀;也可在手術過程中直接注射至患處,故適用於不同部位的骨折損傷,可按病人需要預製、修整和於手術中直接應用。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裴浩彬指出,傳統植骨的患者術後需較長臥床時間,才可進行復康運動,其實已大大減慢其骨骼修復能力。有研究指出,負重運動對於骨科手術後的癒合非常重要,新植骨材可令患者在術後立即有負重能力,對骨骼細胞修復有很大幫助。
望與其他醫院合作 進行更多臨床測試
領導研究、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趙昕博士指,目的開發的材料仍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將來有望與其他醫院合作,進行更多臨床測試。估算仍需至少5至10年才能把該材料,普遍應用於骨折病患身上。
將於「創新科技嘉年華」展出
該植骨材料亦會在一連9日、10月23至31日,於香港科學園舉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上展出。當場也會有其他展品及各種互動及教育活動,望令大眾進一步了解本港的創科發展。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