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治療】ADHD輪候診治排長龍 針灸、DNA治療偏方叢生 專科醫生:未經實證有效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影響兒童身心發展,但有調查發現在公營醫療系統輪候診治ADHD時間有機會超過兩年,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指出,延遲治療時間會增加日後的治療難度,輪候期間有家長亦會帶子女嘗試坊間偏方,如針灸、DNA治療,惟大部份未經研究證實有效。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指出,ADHD是一種神經生理異常情況,而本港約有4萬名ADHD兒童及青少年,成因仍未能完全確定,但相信與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去平衡有關,家族遺傳亦可能有關。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去年8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00名醫護、社福界人士及家長等,近半稱輪候ADHD診症最長逾兩年。96%受訪者稱ADHD兒童未獲診治前,上課經常分心,50%人稱患者曾因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而發生意外;85%家長在輪侯診治期間感到精神壓力大。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表示,ADHD兒童愈早接受治療,效果愈好,因患者未能專注學習,成績反映不到其真實能力,長期影響自信心、自我價值,如延遲診治,日後接受治療的難度便愈高。
育有兩子的溫女士表示,其7歲幼子約3年前因言語及表達問題,到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接受初步評估,當時被診斷為有言語障礙,但未診斷為ADHD,惟幼子去年升讀小一,學校老師經常打電話告知其子「坐不定」,溫女士與他溫習功課時亦感「十級困難」,其難以專注的情況與其他只有言語障礙的學童並不一樣。
直至今年2月,溫的幼子再到衛生署的中心做第二次測試,評估為懷疑患有ADHD,終獲轉介至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跟進,惟要到明年11月才可見醫生,亦即由首次評估到與接受醫生診治需要4年。溫坦言輪侯時間非常長,現時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十分迷茫,只好上網了解坊間不同的治療方法,如DNA治療。
Photo from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林美玲表示,溫的個案並不罕見,她曾接觸有家長帶患有ADHD的子女接受針灸、眼球訓練等,但這些治療方法未經科學實證是否有效,現時有效的ADHD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
1. 刺激中樞神經藥物
-主要用作平衡腦部傳遞物質水平,恢復過濾外來干擾的功能可按其時效簡單分為短效(藥效四至6小時)、長效(約後10至12小時)
-長效藥較方便服用及起效快,若依指示服藥,服藥一至兩星期左右可見到情況有所改善
-可能會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頭痛和睡眠問題等,大部份副作用屬輕微
2. 非刺激中樞神經藥物
-主要針對部份對刺激中樞神經藥物無效或不適用的患者
-屬抗抑鬱藥物,有助改善專注力不足,過動及衝動等行為
-藥份需持續在身體累積,所以需服食約四星期或以上才見效
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主要透過獎賞去增加良好行為的出現次數,有效的行為管理技巧例如親子合約、獎勵計劃及社交技巧訓練等。患者依從行為治療的指示並不容易,因此藥物治療可協助補充多巴胺,協助他們先控制症狀。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執行總監伍敏姿建議當局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為ADHD兒童提供評估及診治服務,以縮減輪候時間,並增撥資源,加強現有「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及早識別ADHD個案,盡早轉介患者接受治療。
ADHD症狀
-專注力不持久,容易受無關事物干擾專注力
-沒有安定下來的時侯,例如會不停地活動
-不能思考後才回答問題,會急於說出答案
-難以按指示完成指派的工作
-不當地介入對話或遊戲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