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藥膏】塗類固醇會上癮、令皮膚變薄?4款常見濕疹藥膏比較+適用人士
當濕疹發作,不少人都會用濕疹藥膏以舒緩痕癢、刺痛、灼熱感等症狀。但原來除了我們較為熟悉的外用類固醇外,還有3款常見的濕疹藥膏。到底4款濕疹藥膏有何不同?哪一款較好?今次一一講解。同時亦提提大家,使用濕疹藥膏前,應向醫生查詢。
4種濕疹藥膏比較 | ||||
藥膏種類 | 潤膚劑 | 抗組織胺藥膏 | 外用類固醇 | 外用免疫抑制劑 |
功能 | 提供皮膚水分,避免流失多餘水分 | 止癢、舒緩濕疹症狀 | 有效治療濕疹症狀 | 有效治療薄皮部位的濕疹症狀 |
藥效 | 輕 | 輕 | 輕至中 | 較重 |
副作用 | 有的人使用乳膏會引發皮膚灼熱、刺痛、通紅及搔癢的症狀 | 加入薄荷成份,蠶豆症患者要避免使用,以免敏感 | 降低皮膚屏障的功能,皮薄部位引發皮膚萎縮、拉紋、蛛狀毛細血管擴張、口周皮炎、痤瘡或紅斑性皮疹 | 開始使用時,會引發輕微灼熱或刺痛感的症狀 |
使用方法 | 洗澡後3分鐘內使用,1天2次 | 建議使用後15分鐘再做保濕,一般於1天1次 | 使用在濕疹發作處(通紅),1天2次,當症狀已得控制,應減少劑量至1週2次 |
一、潤膚劑
每個人都應該使用潤膚劑,它能提供皮膚水分,並避免多餘水分的流失,確保皮膚屏障的正常功能,因此其對調理濕疹有很好的作用。潤膚劑可分為以下3類,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或需要時間,任何疑問可諮詢醫師了解。
- 乳膏(最常使用)
- 乳液(容易使用,但缺點是很快蒸發、不夠油)
- 軟膏(對皮膚很乾燥者較乳膏有效,但缺點是觀感不好、可能引起癤或毛囊炎)
關於潤膚劑的使用方法,建議在洗澡後3分鐘內使用,且於1天2次,以達到最佳保濕效果。另外,在使用前,請確保手是乾淨的,避免造成汙染。
二、抗組織胺藥膏
常見藥物包括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藥膏、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藥膏,市民可於註冊藥房自行購入,但要留意不少配方都加入了薄荷成分增添清涼感以紓緩痕癢,蠶豆症患者要避免使用。
不過,有些專家認為這類藥物實際的止癢效果不強,如果無法改善問題,建議還是諮詢藥劑師或醫生,有否有需要使用類固醇藥膏。
三、外用類固醇
按照外用類固醇的效能,其治療濕疹的程度有別,另外,不同的外用類固醇種類也有不同的濃度和劑型。患者應選擇具有療效的藥力及最溫和之藥霜,在面部只宜使用藥力溫和之類固醇。在使用類固醇藥膏的同時亦應繼續使用潤膚乳。亦請大家遵從專業醫生指示使用在濕疹發作的身體部位,而一般上,1天用1次亦足夠,此藥物適用於成人和小孩。
而在香港大部分外用類固醇(尤其藥效屬強的類型)都需由醫生處方,只有以下兩種可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售賣:
- 較輕效用: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濃度0.5-1%,有水劑、 乳膏、油膏三種劑型選擇
- 中度效用:酪酸可洛貝他松(Clobetasone Butyrate)-濃度0.05%,有乳膏、油膏兩種劑型選擇
類固醇藥膏副作用
若在安全規範下使用外用類固醇,其既有效又安全,不過很多人仍會擔心使用後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紐西蘭皮膚病學臨床資源網站指出,不同的身體部位有不同的皮膚厚度,這或會造成較薄的皮膚層吸收較多的類固醇量,進而引局部副作用,這些部位包括如下:
- 臉部,尤其眼皮
- 乳房下方、臀或大腿之間部位
- 生殖器
- 體褶
- 嬰兒身體
而類固醇藥膏使用過度可造成皮膚變薄﹑變脆﹑出現斑點﹑皺紋及明顯可見的小血管。
亦提提大家,外用類固醇可降低皮膚屏障的功能,所以建議給予間歇性治療,好讓皮膚有自我修復的時間。當濕疹發炎以得控制,請按照醫生指示減少或停止劑量,如果患者使用的是高濃度類固醇,或已長時間使用,請停止治療並諮詢醫護人員的建議,以免濕疹再爆發。
四、外用免疫抑制劑
若類固醇不適用於濕疹患者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此藥物也作免疫調節劑。不同於類固醇,外用免疫抑制劑不會造成皮膚稀薄,也不會影響皮膚屏障功能,其主要功用為抑制引致皮膚發炎的特定成分,以及免免疫系統反應的觸發,藉此避免有些濕疹症狀發作。
雖然外用免疫抑制劑有效於治療薄皮部位,且可長期使用,但開始使用時,患者還是會感覺輕微灼熱或刺痛感,在此提醒,如果使用後引發皮膚感染,應停止該治療方法。
外用免疫抑制劑合適人士
- 類固醇的治療不合適、效果不佳
- 用以治療敏感部位,包括像臉部、眼皮、生殖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