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選擇防曬產品可考慮甚麼因素?醫生分享7大防曬新方向
透過歐洲皮膚及性病科學院專家會籍,收到學院剛發表的一份由六名歐美皮膚專家,會同毒理學、監管部門及防曬度數測試專家有關立場宣言(Position statement),盡快和大家分享。
1. 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防曬系數祇測試皮膚發紅─由氙氣太陽燈(Xenon)致紅,白人皮膚(Fitzpatrick scale六級中的I-III級)測試,結果因年紀、種族、性別而不同,雖然根據(FDA 2011, ISO2444:2010)仍有很大差異,用這測試只能知防致紅的UVB,而不能測出UVA和非UV。
2. UVA─導致皮膚老化、色素改變和不同對光敏感的病症,有色人種特別受影響。
3. UV以外,可見光和紅內線─可見光(Visible light),特別是藍和紫光,如手機電腦螢幕,致皮膚III至VI級發炎後,令色素增加和出褐斑(Melasma),防曬可使用吞氧化鐵成分的(Iron oxides)。紅內線(IR)令纖維退化,增加皺紋。
4. 安全─有機的防曬在滲透血液*副作用成疑,所以無機(Inorganic)的比較安全。防UVB令身體的維他命D下降,這可用口服補充。
更重要是前額纖維性脫毛(Frontal fibrosing alopecia FFA)。自1994年起,已不斷有報告指女性用於前額和眼眉附近,導致永久性的脫髮脫眉現象,所以塗抹要避免這範圍。
5. 理想─薄身、可噴出、不黏、對眼睛安全、透明、小量可塗於大範圍,方便攜帶。
6. 環境考慮─對海洋中珊瑚有害,影響生態。亦會積存於魚類身上,牽連食物鏈。
7. 個人化防曬─不同配方,對不同年齡、皮膚種類、生理、太陽曝曬方式及疾病要有合適處理。
總結
防曬是要超越SPF測的UVB,要防UVA、UV和IR,甚至乎加上保濕和抗衰老配方。重要的是要多留在陰處,太陽眼鏡、帽等隨身,有足夠均衡營養,自然青春常駐。
參考: Krutmann J, Passeron T, Gilaberte Y et al, Photoprotection of the fu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0 Mar; 34(3):447-454.
Text :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葉榮根醫生
Headline: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注:原題為「防曬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