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羽毛球】患鼻咽癌後「掛拍」 歷33次電療李宗偉如何走過抗癌路?

【羽毛球】患鼻咽癌後「掛拍」 歷33次電療李宗偉如何走過抗癌路?

運動與健身 運動
By Giann on 01 Nov 2019
Deputy Managing Editor
人生無需太完美,健康快樂最重要。期待與您一起實現健康生活新態度。

馬來西亞羽毛球壇一哥李宗偉2018年中患上鼻咽癌,令他一度心情低落,每天都會哭。經過33次電療,鼻咽癌康復,他卻「掛拍」,不再參加羽毛球比賽。作為一個頂尖羽毛球好手,李宗偉有何感想?會感到遺憾嗎?

馬來西亞羽毛球壇一哥李宗偉2018年中患上鼻咽癌。Photo from IG@leechongweiofficial

李宗偉,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馬來西亞華人。在羽毛球界,無人不曉。身為一個運動員,卻因患上鼻咽癌後,因身體問題而退役「掛拍」,結束其19年的職業羽球選手生涯。

李宗偉曾接受馬來西亞電視節目《傳召大人物》的訪問,提到2018發現患鼻咽癌的經過。李宗偉記得最初發現出問題是去年的印尼公開賽,「在星期五的早上,突然間我這邊腫了。」隊醫以為李宗偉只是太累,教練便叫李宗偉完成當時的比賽後好好休息一星期。李宗偉續說:「星期一及星期二休息,然後到星期三的時候,我覺得在家很無聊,就拿了拍套去訓練,回來自己駕車,我摸摸我的頸,為什麼還未消腫?平時拗到手腳,可能是兩三天就消腫了。」李宗偉翌日就去醫院檢查,其後確診鼻咽癌。

李宗偉當時在想「為什麼會選擇我」。他憶述「然後我整個包就跌下來,跌下來後我就自己哭,為什麼會選擇我。我走上樓上跟媽媽講,我媽媽就抱着我哭。」李宗偉之後告訴教練,「教練整個人傻了,不懂得講話。」其實,李宗偉那時也十分難受和沮喪,「心情很低落,每天都會哭,但是我覺得哭也沒有用,也要開始去了解怎樣去治療。」

及後李宗偉飛到台灣治療,他表示那段日子是羽毛球陪他捱過去,「那個階段6個星期,我覺得還好,因為每個星期都有羽毛球比賽,能在電視機前看隊友打,或是看其他國家的朋友打,我覺得那個時間會過得比較快一點。」

今年6月,馬來西亞羽毛球一哥李宗偉召開記者會,含淚宣布掛拍。Photo from IG@leechongweiofficial

完成治療後,李宗偉在年初重投訓練,希望與其「對手」、另一位世界級球手林丹出戰2020年的東京奧運的希望。可惜他的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今年6月,李宗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掛拍」,他稱「我已盡力把一切貢獻國家。」。他之後在社交平台facebook補充,「我想再次訓練時,醫生搖頭稱再練下去有生命危險,(妻子)妙珠哭起來,她怕我倔強的性格會繼續追夢。後來我想通了,我不應這樣自私,我為了自己、為了國家而戰,今次我想做好父親一職,想見證子女成長、結婚、生兒育女,也想照顧妻子,所以我決定掛拍了,很遺憾未能出戰東京奧運,但我毫不後悔,因我已盡了力,盡了力。」

完成治療後,李宗偉在年初重投訓練,希望與其「對手」、另一位世界級球手林丹出戰2020年的東京奧運的希望。可惜他的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Photo from IG@leechongweiofficial

李宗偉日前再次接受傳媒採訪,公開整段抗癌歷程。他稱自己共做了33次電療,連喉嚨也全潰爛,連進食也要噴麻醉藥,洗澡時更會自己偷偷哭泣。「開始第三個星期的時候,我就不能吃東西了。喉嚨全部已經破掉,然後就很辛苦,講話也講不到。」他續表示:「每一天要吃東西的時候,很辛苦,吃不下。媽媽每天逼我,我說你們不要逼我,我能吃的話絕對想吃的。」到後期更「每次要吃東西的時候就噴麻藥,然後快點吞下去。」

李宗偉指,在麻醉藥輔助下,當時仍只能吃質感較軟的食物,例如粥、麵條、牛奶等。除進食外,治療期間起居生活上有許多不便。其中頸部因為脫皮,一碰到水就會痛,故洗澡時要將頸部包起來。面對沒完沒了的電療,李宗偉回憶時也不禁流下男兒淚。他坦言,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洗澡時才在浴室偷偷哭泣。幸好,經過一輪治療後,李宗偉成功抗癌,只是無法再參加羽毛球比賽。

李宗偉經歷過患癌後,深知健康和家人更為重要。Photo from IG@leechongweiofficial

從5歲、仍是幼稚園學生的李宗偉,由看到兄長及姊姊打羽毛球,從此一見鍾情後,李宗偉的一生,就離不開羽毛球。他曾是世界排名第一球手,但多次在大賽決賽飲恨,2008、2012奧運都敗在宿敵林丹拍下,至2016年4強戰勝林丹,決賽卻又敗於諶龍,連續3屆奧運男單摘銀。已經「掛拍」的他,與林丹再次於2020年東京奧運上激鬥的心願,最終無法完成。

要退出球壇絕對不易,但十分喜愛羽毛球的李宗偉經歷過患癌後,深知健康更為重要,「這是困難的決定,因為我愛羽毛球,但健康和家人更是重要」。

Text :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Editorial
Source : 綜合傳媒報道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