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易疲倦、臉色蒼白或患缺鐵性貧血 推介9類食物補鐵(附10個食譜)
鐵質是製造紅血球數的必要元素,缺乏鐵質會減少體內的血紅素而形成缺鐵性貧血。常見的症狀為容易疲倦、臉色蒼白、 抵抗力減弱、怕冷等。 缺鐵性貧血成因很多:女性月經量高、飲食失衡、節食、素食、患出血性疾病或營養吸收不良等人士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多次捐血人士如沒有持續進食含豐富鐵質的食物,亦有可能引起體內鐵質下降甚至不足。要預防缺鐵性貧血,最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鐵質。
1 - 進食高鐵質的食物
由於來自肉類的血紅素鐵質較容易吸收,故建議選擇進食一些高鐵質食品,例如肝臟、紅肉、家禽海產或貝殼類等。為配合均衡飲食,每天應進食五至八兩瘦肉、禽類及魚類,當中有 1/3 - 1/2 為上列的高鐵質食品。
2 - 進食維他命C,促進非血紅素鐵質吸收
全穀類、豆類、蔬菜、乾果、種子等則是植物中非血紅素鐵質的最佳來源,進餐時配搭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能協助身體吸收。 須注意維他命C容易溶解於水中及被強光熱力破壞,煮食蔬果時應避免長時間浸洗或烹調。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菜有椰菜、蕃茄、 青紅椒及各色新鮮蔬菜等,而水果可以選擇番石榴、奇異果、橙、 士多啤梨或鮮果汁等。
3 - 減少進食妨礙鐵質吸收的食物
單寧酸 (Tannin)、植酸 (Phytate)、草酸 (Oxalate) 及鈣質等營養素會妨礙鐵質吸收。由於這些營養素會與非血紅素鐵質結合,以致降低其溶解度而影響吸收。高單寧酸的食物包括茶、咖啡、葡萄酒等,建議避免在餐前後兩小時飲用。植酸及草酸多存在於全穀類、豆類、堅果及種子中,然而進食維他命C能改善植酸抑制鐵質吸收的效果。奶類製品、傳統豆腐、加鈣食品及鈣質補充劑也會妨礙鐵質吸收,建議利用早餐、餐點點心或睡前來攝取所需要的鈣質,午餐及晚餐則以攝取鐵質為主。
含鐵量高的食物:
1 - 肝臟
肝臟除了有很好的補血效果,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及D,但膽固醇及普林含量偏高,建議每星期以食用 1 次為上限。
2 - 豬紅
豬紅、鴨紅、雞紅等中含有大量動物性鐵質及蛋白質,對日常鐵質的補充大有幫助。但豬紅等食材同時含有代謝廢物及易被污染,所以應注意品質和來源地,亦不應過量食用,以免造成鐵中毒及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
3 - 貝殼類
貝殼類包括蚌、蜆、鮑魚、扇貝等含大量鐵質外,亦含豐富蛋白質、鈣質及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少、熱量低,是一種上佳的食材。唯在選購時應了解其來源及品質,並徹底煮熟。
4 - 全穀穀類早餐
全穀穀類早餐含豐富膳食纖維,而且添加了豐富的維他命、鐵質和其他礦物質,是素食者及容易營養不均衡人士的當然之選。購買時應選擇較低糖的全穀穀類早餐,進食時配合新鮮生果更能提高鐵質吸收。
5 - 紫菜
紫菜含豐富的鐵和維他命B12,它們都是 造血所必需的營養素,而鐵質含量此一般蔬 菜高出數倍。紫菜的碘含量亦非常豐富,幾 乎是糧食和蔬菜的100倍,將紫菜做成湯更 是味道鮮美。 黑
6 - 芝麻
芝麻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維他命E﹑鐵﹑鎂﹑鉀﹑鋅等多種微量礦物質。而黑芝麻的含鐵量遠高於白芝麻(每百克黑芝麻含鐵24.5毫克;每百克白芝麻僅含鐵8.4毫克), 也含有較多的粗纖維。雖然芝麻的脂肪較多,但脂肪酸比例優良,反而有助控制血脂。
含高維他命C的食物:
1 - 番石榴
番石榴應算是生果類中含最高維他命 C, 因每 100 克已含 228.3 毫克,是橙的 4 倍、 奇異果的 2 倍。
2 - 燈籠椒
燈籠椒的維他命 C 含量在蔬菜界中應是 首屈一指。燈籠椒顏色鮮艷,有紅色、黃 色和綠色甚至橙色。各種顏色的燈籠椒的 營養相若,只是黃色和橙色比其他顏色的 燈籠椒含有逾雙倍的維他命 C,平均每個 含有 152 毫克維他命 C,而黃椒就有 341 毫克之多。
3 - 苦瓜
苦瓜的營養素在瓜類蔬菜中都是較高的,特別 是維他命 C 的含量居瓜類之冠,有瓜中之王之 稱。以每 100 克計算已含 120 毫克維他命 C, 是製作蔬菜汁的上佳之選。
根據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的網站,推介10個含較高鐵質的食譜予大家,有空不妨大顯身手,為自己和家人烹煮一些又好味又健康的料理。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Photo from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Text: UrbanLife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Editorial,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Source: 醫院管理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