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慢性自殺?】日坐7小時、每年壽命縮短28日?專家揭4大成因3種「奪命坐姿」最傷身
對於廣大的上班族而言,「久坐」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日常。然而,這個看似靜止的習慣,卻可能正在悄悄地「坐」出健康危機,甚至蠶食我們的壽命。有研究顯示,久坐不動會大幅增加失智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有日本業界推算,每日久坐7小時的人士,平均每年壽命將因此縮短28日。
Photo from Young asian businesswoman experiencing neck pain while working at her desk, massaging her neck to alleviate discomfort caused by long hours in front of a computer
久坐的健康危機:失智、糖尿、心血管病
久坐對健康的威脅,已獲全球多項研究證實。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指出,久坐不動會顯著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發病率,並縮短整體壽命。而今年5月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更將長時間久坐,與早發性失智症的風險聯繫起來。
專家拆解久坐「減壽」的4大成因
為何「坐下」這個簡單的動作,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日本腦神經外科醫生奧村步美及腦神經內科醫生加藤俊德,便拆解了久坐減壽的四大成因:
- 大腦血流不足 我們的腿部和臀部,佔了全身約70%的肌肉,它們如同一個強大的「泵」,協助血液循環至全身。一旦久坐,這個泵血功能便會減慢,導致血液停滯在下半身,流向大腦的血液隨之不足,從而降低大腦的活躍程度。
- 新陳代謝率下降 研究指出,與站立相比,久坐時的代謝率會下降約20%。這不僅容易引發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更會使腿部更容易形成血栓。若血栓不幸隨血流上移,堵塞了肺部血管,便會大大提高罹患「經濟艙症候群」的致命風險。
- 大腦活動減少 活動雙腳的動作,能有效刺激大腦額葉的「運動區」與「思考區」。久坐會讓我們喪失這種自發性的刺激,導致大腦無法正常運轉。若在久坐的同時,還長時間盯著手機,本應活躍的大腦活動便會逐漸減少。
- 減少接觸陽光 長時間在室內久坐,必然會減少接觸陽光的機會。這會使我們更容易引發憂鬱症,而憂鬱症本身,亦被認為是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之一。
3大「奪命坐姿」你中咗幾多?
專家提醒,由於我們坐著的時間很長,更應注意保持正確姿勢。若同一姿勢持續超過20至30分鐘,便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在眾多坐姿中,以下三種被點名為對腰部負擔最大、最危險的坐姿:
- 淺坐 (即只坐椅子前緣)
- 斜坐 (身體歪向一邊)
- 倚靠坐 (身體完全靠在椅背、手肘托在扶手上)
4大對策改善久坐危機
要打破久坐的詛咒,兩位專家提供了四大改善對策:
- 定時起身: 每安坐20至30分鐘,便應起身活動雙腿。
- 變換姿勢: 若客觀條件不允許起身,亦應主動改變坐姿,例如交換蹺腳的腿。
- 足部小動作: 可在腳邊放置一塊腳底按摩墊;或在座位上,輕輕跺腳跟、抖動雙腿。
- 配合正確呼吸法: 透過特定的呼吸練習,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腦血流,並能鍛鍊核心肌群,有助預防失智與憂鬱。
「正確呼吸法」步驟
- 挺直背脊坐好,不要倚靠椅背和扶手。
- 收起下巴,視線自然向下望約45度。
- 將注意力集中於肚臍下方的「丹田」位置。
- 用鼻子,緩慢而深長地吸氣與呼氣。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