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期】月經幾天算正常?週期計算、經痛/異常出血原因|一次看懂舒緩方法與健康警訊
「姨媽」來訪,其實是身體每個月的「健康訊號」。從青春期的初經到更年期的不規律,女性都會在同一個循環裡經歷濾泡期、排卵期、黃體期和月經期。一個月兩次月經要擔心嗎?月經幾天結束才正常?更年期出現頻繁月經怎麼辦?以下全面解析月經週期計算、常見不適症狀(經痛、水腫、頭暈)、就醫警訊,並提供飲食與生活調整建議,幫助妳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安心度過每個經期!
什麼是「姨媽」?搞懂女性身體的奧秘
「姨媽」是大家對月經的親暱稱呼,但它不只是一個詞,更是女性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月經週期指的是卵巢在荷爾蒙作用下排卵,子宮內膜隨之增厚,為懷孕做準備;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子宮內膜就會剝落排出,形成經血。這是一個自然且正常的生理現象,從青春期的初經到更年期停經,都伴隨著女性的成長和變化。
月經的生理週期
- 青春期初經:大約在10~15歲會出現初經。
- 更年期停經:多數女性在45~55歲進入更年期,月經逐漸停止。
每個週期,卵巢在荷爾蒙作用下排卵,子宮內膜隨之增厚,為懷孕做準備;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內膜便會剝落排出,進入下一個週期。
常見的經期不適症狀
在經期期間,部分女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例如:
- 經期頭痛、頭暈
- 經期腰痛
- 經期水腫
- 經期肚痾(腹瀉)
- 經期血塊
- 經期體重變化
這些大多屬於正常生理反應,如果沒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通常不需要過度擔心。
Photo from istock
月經來幾天才是正常?
- 經期日數:多為3~7天。如果經常超過7天,或月經10天還沒乾淨,建議就醫。
- 月經週期:常見為28天,但21~35天皆屬正常。
- 經血量:一次月經約30~80毫升;如果需要每1~2小時更換超長型衛生巾,或經常出現大血塊,就屬過多,需要就醫。
Photo from istock
月經週期大解析|經期4大四階段
月經週期是指從月經來潮的第一天,一直到下次月經來臨的前一天。正常週期約21~35天,平均大約28天。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濾泡期(經期結束~排卵前)
經期結束後,在濾泡刺激素(FSH)的作用下,卵巢裡的卵泡開始發育,其中一顆會成為「優勢濾泡」。它會分泌雌激素,讓子宮內膜逐漸增厚,為可能的受孕做準備。
排卵期(週期中段)
當卵子成熟,黃體生成素(LH)急速上升,促使卵子排出,這就是排卵。卵子會在輸卵管停留約24~48小時,等待受精。這段時間也是受孕機率最高的時候。
黃體期(排卵後~下次月經前)
卵子排出後,卵巢中剩餘的卵泡會形成黃體,持續分泌黃體素和雌激素,讓子宮內膜保持厚度和穩定。如果卵子沒有受精,黃體會逐漸萎縮,荷爾蒙分泌下降,子宮內膜開始準備脫落。
月經期(月經來潮)
當黃體退化、荷爾蒙水平下降,失去支持的子宮內膜會剝落,經由陰道排出,形成月經。經期通常持續3~7天,之後新一輪週期再度開始。
一個完整的月經週期就像身體的循環節奏,從子宮內膜增厚到排卵,再到內膜脫落重新開始。了解這四個階段,有助於掌握身體變化,無論是規劃懷孕,還是追蹤健康狀況,都非常實用!
Photo from istock
月經週期如何計算?
雖有很多月經週期計算器/經期計算App,親自記錄仍很重要,能了解身體節奏、推算排卵日(備孕)、或監測規律(未備孕)。
月經週期計算步驟
- 記錄月經來潮日:從本次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前一天為一個週期。
- 舉例:9月1日來月經,下次在9月30日,那麼這次週期日數就是29天。
千萬不要依賴「安全期避孕法」,排卵會受壓力和荷爾蒙影響,失敗率高。月經遲來或週期紊亂,必要時應諮詢醫生。
Photo from istock
女性是否每個月都會有月經?
答案是:不一定。月經週期因人而異,會隨身體狀況而變化。
什麼情況會出現月經不規則?
- 青春期或更年期:荷爾蒙波動,週期容易不穩定。
- 生活習慣:體重過重或過輕、飲食失調、劇烈運動、壓力過大。
- 生理狀況:哺乳、卵巢功能變化、慢性或內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甲狀腺疾病)。
- 藥物影響:單一荷爾蒙避孕針、抗抑鬱藥等。
特別注意!兩次經期間如果有陰道不明出血,可能和子宮內膜病變、息肉、子宮頸發炎或癌症有關;有性生活且月經遲來,需先排除懷孕。
月經週期對照表(快速判斷)
狀況 | 正常月經週期 | 月經不規則(異常情況) |
週期天數 | 21~35天 | 少於21天(週期過短)或超過35天(週期過長) |
經期日數(經期多久) | 3~7天 | 超過7天、月經10天還沒乾淨,或少於3天經血量 |
經血量 | 約30~80毫升 | 經血過多(需頻繁更換加長型衛生巾、伴隨血塊),或經血過少 |
規律性 | 每月大致固定 | 忽長忽短、時早時晚,甚至一個月2次月經 |
常見原因 | 正常荷爾蒙分泌 | 荷爾蒙失調、壓力、體重劇變、過度運動、藥物影響、內分泌疾病、卵巢功能變化 |
特殊情況 | 青春期、更年期輕微不規律屬常見 | 兩次經期間不明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病變或子宮頸疾病);或月經遲來但實際為懷孕 |
如果經期異常反覆出現,例如月經遲來、經期過長、一個月兩次月經或經血量明顯異常,請盡早就醫檢查,才能安心守護健康。
Photo from istock
一個月兩次月經,正常嗎?
如果妳發現自己一個月來兩次月經,大多數情況屬於月經不規則,常和荷爾蒙失調有關。除了荷爾蒙波動外,還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 生活與壓力:過度壓力、睡眠不足、情緒起伏大
- 體重變化:短時間內快速增減
- 生活習慣:過度運動、飲食不均衡
- 潛在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 藥物影響:部分荷爾蒙治療或其他藥物
頻繁月經除了造成疲倦,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貧血,影響生活品質和心理狀態。如果伴隨大量出血或劇烈經痛,請務必及早就醫。醫生可透過血液檢查或超音波找出原因,並提供合適的治療。
日常改善方法
- 良好作息:確保充足睡眠,學會減壓
- 均衡飲食:避免過度節食,可適量加入紅棗補氣、薑茶暖身
- 規律運動:幫助荷爾蒙穩定,改善經期體重變化和水腫
- 經期追蹤:利用月經週期計算器或經期計算App記錄週期,方便觀察異常
偶爾出現一個月兩次月經,可能和作息或壓力有關。但如果反覆發生或伴隨異常症狀,務必要就醫,排除子宮或內分泌疾病,避免延誤治療。
Photo from istock
常見月經問題與應對方法
月經失調是很多女性都會遇到的情況,特別是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它指的是月經週期或經血量出現不規則或異常,常見原因包括:
- 荷爾蒙失調
- 子宮或卵巢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卵巢綜合症)
- 甲狀腺或其他內分泌疾病
- 體重劇烈變化、飲食失調、過度壓力
- 藥物影響(如避孕針、抗抑鬱藥等)
月經週期異常
- 週期過短(少於21天):可能和壓力或荷爾蒙失調有關,子宮內膜難以充分增厚,會影響懷孕。
- 週期過長(超過35天):可能和卵巢功能不足或荷爾蒙失衡有關,常伴隨排卵異常,需要及早檢查。
正常月經週期為21~35天,經期持續3~7天。
經期過長與經血過多
- 經期超過7天屬異常。
- 經血過多的表現包括:每1~2小時就要更換超長型衛生巾、經血中有大血塊、甚至伴隨經期頭暈、心悸或貧血症狀。
- 這可能和子宮疾病或凝血功能異常有關,應盡快就醫。
經痛
經痛是最常見的月經問題之一,可分為兩類:
- 原發性經痛:多見於年輕女性,經期前後1~3天最明顯,由於前列腺素過多造成子宮收縮。隨著年齡或生育後通常會減輕。
- 繼發性經痛: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或盆腔發炎等病變有關,疼痛範圍更廣,會隨年齡加重,一般止痛藥無法完全緩解,需針對病因治療。
如果經痛嚴重到影響生活,或在40歲後才出現,應立即就醫。
非經期出血
- 排卵期出血:少量出血屬正常現象。
- 不規律或持續出血:可能和荷爾蒙失調、懷孕相關問題(如宮外孕、流產)、子宮內膜病變或癌症有關,必須及早檢查。
常見的月經問題包括:月經失調、經期過長、經血過多、經痛及非經期出血。如果出現月經週期忽長忽短、經血量異常、經期超過7天、或嚴重經痛,都屬於警訊,應及早就醫,排除荷爾蒙失調或子宮、卵巢相關疾病,並獲得適當治療。
Photo from istock
更年期與經期變化|更年期月經一個月兩次
更年期時卵巢功能逐漸減退,月經可能出現週期縮短、經血量變化或一個月來兩次的情況。大多屬自然過程,但如果伴隨大量出血或經期過長,應盡早檢查,排除子宮肌瘤、內膜增生等問題。
生活習慣調整
- 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緊張
- 均衡飲食:建議低油、低糖,多攝取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如豆製品)
- 適度運動,幫助穩定荷爾蒙並減輕經期不適
醫療諮詢
- 如果經期異常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和醫生討論是否適合荷爾蒙補充治療(HRT)。
- HRT能改善不規則月經及不適,但可能帶來乳房脹痛、體重增加、噁心等副作用
- 必須經過醫生完整評估後再決定
注意警訊
更年期的異常出血不一定只是荷爾蒙波動,也可能和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或其他婦科疾病有關,因此定期婦科檢查非常重要。
更年期月經一個月來2次大多屬正常,但如果伴隨大量出血、經期過長或劇烈疼痛,就應提高警覺。透過生活調整、定期檢查及必要時的醫療治療,能幫助女性更安心地度過更年期。
Photo from istock
月經失調會影響懷孕機率嗎?
月經週期不只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也和懷孕機率息息相關。雖然月經失調不等於一定不孕,但往往代表子宮或卵巢功能較弱,需要特別留意。
月經失調可能暗示的疾病
- 卵巢早衰
- 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
- 巧克力囊腫(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 子宮內膜異位症
如果長期未處理,不僅會降低自然受孕率,還可能增加流產風險。
為什麼會影響懷孕?
- 難以掌握排卵日 → 受孕機率下降
- 子宮內膜功能異常 → 不利於受精卵著床
- 長期荷爾蒙失調 → 影響卵巢和內分泌系統
因此,月經週期不規律是不孕門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建議與解決方法
- 及早檢查與治療:如果經期持續不規律,應盡快就醫,確認是否和卵巢或內分泌疾病有關。
- 凍卵保留生育力:沒有短期懷孕計劃、但有月經失調的女性,醫生通常會建議在35歲前考慮凍卵,以提升日後懷孕機會。
月經失調不代表一定不能懷孕,但卻是身體的警訊。只要及早檢查、治療,並在需要時考慮凍卵,就能有效維持生育能力。
Photo from istock
經期飲食與生活建議
想要減輕經期不適,除了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和心情放鬆,經期飲食的選擇也很重要。正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能幫助緩解經痛、頭暈、腰痛、水腫等常見症狀。
經期推薦飲食
- 薑茶:能暖和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減輕經痛和腰痛。
- 紅棗:富含鐵質,能補血,改善氣色和經期頭暈。
- Omega-3脂肪酸:鮭魚、秋刀魚、亞麻籽、奇亞籽等,有抗發炎作用,可減少經痛。
- 鈣與鎂:牛奶、乳酪、西蘭花、羽衣甘藍等,有助放鬆肌肉,減輕子宮痙攣和抽筋。
經期生活小技巧
- 按摩:輕柔的腹部按摩能舒緩腹部脹痛。
- 運動:瑜伽或伸展運動能促進循環,減少經期水腫。
- 舒壓與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有助穩定荷爾蒙,減輕經期頭痛或頭暈。
經期飲食禁忌
- 避免生冷食物:如冰飲、生魚片、生菜沙拉,容易影響血液循環,加重經痛。
- 減少咖啡因:過量的咖啡或濃茶,會讓子宮收縮更劇烈,加重不適。
- 避免酒精:酒精會影響肝臟代謝荷爾蒙,可能導致經血量增加或經期延長。
經期期間,透過飲食和生活調整,就能減輕許多不適。多喝薑茶、吃紅棗補血,避免冰冷食物和過量經期咖啡,再搭配按摩和運動,能讓經期更舒適、輕鬆。
Photo from istock
經期常見問題Q&A
Q1:為什麼會有月經?
A1:月經是女性的自然生理現象。當卵子沒有受精,子宮內膜就會剝落,透過陰道排出體外,形成經血。
Q2:月經幾天算正常?經血量有多少?
A2:一般女性的經期日數約3~7天,經血量約30~80毫升。長短因人而異,只要在正常範圍內,不會影響健康。如果需每1~2小時更換超長型衛生巾或見大血塊,屬過多,建議就醫。
Q3:女孩子14歲還沒來月經,是不是不正常?
A3:初經年齡大多在10~15歲。如果到16~17歲仍未有月經,建議就醫檢查。
Q4:月經週期不穩定正常嗎?
A4:4少女初經時因荷爾蒙分泌未穩定,經期常不規律,可能隔幾個月一次或一個月2次。通常1~2年後會趨於穩定。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1~35天,提早或延遲幾天都算合理。
Q5:經痛該怎麼辦?
A5:經痛多由子宮收縮引起,想要緩解可以熱敷或泡熱水澡,搭配薑茶或熱飲,並保持充分休息和放鬆;如果疼痛嚴重或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及早就醫。
Q6:經期能運動或游泳嗎?
A6:可以。經期不需要避免運動,只要注意清潔。游泳可使用衛生棉條並確保水質乾淨,以免感染。
Q7:經期需要戒口嗎?
A7:不需要。月經和飲食沒有直接關係。只要飲食均衡,就不會影響經血量。
Q8:行經時洗頭會有黑眼圈嗎?
A8:不會。黑眼圈通常和疲勞或循環不佳有關,和經期洗頭沒有直接關聯。
Q9:月經前一定會不舒服嗎?
A9:不一定。有些人會有經前症候群,出現頭痛、水腫、情緒低落、乳房脹痛或體重輕微增加,但因人而異,不是必然現象。
Photo from istock
經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無論是月經幾天結束、一個月2次月經,還是更年期月經異常,都反映身體狀態。建議善用月經週期計算器或經期計算App養成記錄習慣,並透過紅棗、薑茶等經期飲食、適度運動和按摩放鬆來減輕不適。如果出現經期過長、經血量異常、月經遲來或持續經痛,應及早就醫,才能安心守護健康。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