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港人常見的健康迷思及心血管問題的成因 中醫話你知護理小貼士!

【#心血管健康】港人常見的健康迷思及心血管問題的成因 中醫話你知護理小貼士!

健康資訊 健康生活 保健產品 健康飲食
By Keith on 13 Dec 2025
Deputy Managing Project Editor

心血管疾病在香港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根據本港調查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23年,已有約11,000宗因心血管疾病而引致的死亡個案*。隨著港人生活方式的變化,如飲食習慣不健康、缺乏運動以及精神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在這樣的環境下,港人開始關注如何通過營養來護理心血管健康,這一趨勢在近年來愈發明顯。

中醫師廖芳儀指出,心血管疾病的成因與飲食、睡眠、體質、年齡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港人對健康飲食的重視,許多人認為中醫和西醫是互相對立的。西方醫學主要集中於消除疾病的影響,而東方養生則強調強化自身的修復能力。然而,實際上,兩者是可以互相合作、相輔相成。廖醫師提到,結合中醫的預防理念與西方醫學的實證研究,能設計出更加有效的營養保健方案。越來越多人開始探索中醫與西醫的結合,以尋求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案。中醫的「治未病」理念強調在疾病發生之前,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防止疾病的產生。其獨特的「藥食同源」觀念,能從飲食營養入手,根本性地護理心血管系統。

在心血管護理的研究中,港人對中西醫的看法及身體護理存在多個迷思,這些誤解不僅影響健康管理的選擇,還可能導致錯誤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隨著健康飲食的重視,了解這些常見的醫學及健康迷思變得尤為重要。廖醫師將針對三個主要的迷思進行解釋,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西醫結合的潛力,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管理心血管健康。

盤點港人常見的醫學及健康迷思

迷思一:可自行使用不知名藥材

許多人誤以為自行選擇不明藥材是安全的,然而這種做法存在相當大的風險。廖醫師指岀,選擇高品質的成份至關重要,因為劣質或不合規的營養品含有重金屬、毒素和農藥殘留,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醫師提醒,選購營養品前要先選擇具有信譽的供應商及品牌,並在使用前諮詢專業人士,確保所用藥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迷思二:自行配搭藥材可對心血管有益

許多人相信自行配搭各種中藥能夠改善心血管健康,事實上,不同中藥材對心血管和血液有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相同的藥材,不當的配搭可能導致不良反應。這與中醫的體質理論密切相關。廖醫師強調每個人的體質獨特,不同體質的人需要不同的營養保健方案,應根據專業的診斷和建議,選擇合適的中藥,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迷思三:身體有不適才需要處理

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港人只有在身體出現不適時,才急於進行健康管理。這種觀念使得許多人在健康問題出現之前,並不會重視飲食營養,然而,心血管問題通常在出現明顯徵狀時,已經需要治療介入。廖醫師指岀中藥調理和日常食療在改善心血管健康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強調「未病先防」的理念。適時地進行健康檢查和調整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預防血管阻塞等問題的發生,提升整體心血管健康。

中醫如何看待心血管健康

中醫對心血管健康的理解與西醫有著顯著的不同。廖醫師提及到在中醫理論中,心血管問題的成因主要包括氣虛、血瘀、痰濁等,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在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過程中,營養品可以作為輔助療法,幫助調理身體。

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氣機不暢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心血管疾患。常見症狀包括胸悶、心痛、面色紫暗、唇紫、爪甲紫、舌質紫暗。針對這種情況,中醫治療通常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痰濁阻滯

痰濁阻滯則是由於痰濕內生,導致心脈被阻塞。這一情況通常伴隨胸悶、胸痛、倦怠、身體困重、痰涎多、舌苔白膩等症狀,尤其是在飲食不當或生活習慣不佳的患者中較為常見,中醫治療方法包括化痰通絡。

陰虛陽亢

陰虛陽亢的患者多見於女性,尤其是更年期過後的女性,常見症狀有頭暈、耳鳴、心煩、心悸、面紅等,更有可能合併高血壓,中醫治療上需要滋陰潛陽。

氣虛血少

氣虛血少的患者通常表現為勞累過度,心氣不足,血液無法滋養心脈。症狀包括有心悸、疲勞、喘促、面色蒼白等,這種情況需要補氣養血。

肝鬱氣滯

肝鬱氣滯則與心理壓力密切相關,當情緒不暢或壓力過大時,會影響氣血運行。常見的症狀包括胸脅脹痛、易怒、煩躁以及睡眠不佳。對女性而言,這也可能導致經期不暢和月經失調,中醫治療上通常採用疏肝理氣的方法。

廖醫師推薦調理心血管健康的食品及保健産品

冬季湯水推薦 - 丹參護心湯

材料:丹參2錢、玉竹2錢、紅棗5枚、生薑3片,燉豬心或雞腿。

飲湯時可食用豬心或雞腿,既能補充蛋白質,又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以上湯水食譜有效改善血氣運行,增強心血管功能,冬天季節飲用就更加適合!

心血管健康保健飲品

選擇中藥材保健或營養品時,切記要選擇經過嚴格檢驗的質量保證產品!產品建議不要含有重金屬、農藥、細菌和塑化劑,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選擇劣質或不合規的營養品。僅記要評估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營養方案,才能有效地保護健康並獲得最佳的保健效果。

「葆芯飲品」成份由廣東新會陳皮、甘肅岷縣當歸及新疆沙棘調制而成,結合了中醫的知識與營養學的理念:

  1. 廣東新會陳皮
    在中醫中,陳皮被廣泛應用於化痰、健脾、理氣。富含川陳皮素、橙皮苷等黃酮類植物營養。
  2. 甘肅岷縣當歸
    當歸能有效補充氣血,特別適合氣虛血少的人群。含阿魏酸等酚類植物營養。
  3. 新疆沙棘
    沙棘能有效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並增強免疫系統。富含異鼠李素等黃酮類植物營養。

「葆芯飲品」經過精心調制,口感清新,方便日常生活中輕鬆享用,無需繁瑣的烹煮沖泡過程,濃縮營養素,性質溫和,撕開即飲,是都市人養生之選。

營養品與飲食、運動、心理健康的結合

中醫的整體觀念強調生活方式的調整,以促進身心健康。中醫的養生之道在於「陰陽平衡」和「法道自然,天人合一」。除了透過飲食食療和營養品補充外,廖醫師還提供了一些護心小妙招,以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

  1. 按摩護心穴位:如內關、神門和勞宮等穴位的按摩,有助於舒緩壓力,促進血液循環。
  2. 睡前溫水足浴:用適量溫度的溫熱水蓋過三陰交穴,足浴10-15分鐘,可以改善氣血循環,並幫助提升睡眠質量。
  3. 緩和運動: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緩和運動,不僅能改善心血管健康,還能釋放壓力,增強體質。
  4. 保暖:在冬季氣候寒冷時,若需要早起運動,應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頂、頸背和四肢末梢。適當的保暖和緩和運動對心血管保健有著重要的作用。

心血管健康是港人不可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理解中西醫的觀點及其相輔相成的關係,對於預防和護理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選擇合適的營養品,能有效支持心血管健康,同時結合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的運動及心理健康管理,將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定期的健康評估和生活方式調整,應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實現更好的健康管理。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新聞公報(2023年心血管疾病引致的登記死亡個案)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