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實況】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解析大腸癌篩查5大必知之事
大腸癌是一種在早期難以發現的疾病,但其實隨著科技進步,大腸癌的篩查已經成為了預防與早期發現的重要工具。根據資料顯示,在2021年,就有5899港人的登記個案記錄,導致2298人死亡,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名第二位。然而,如果可以及早發現與接受治療,其實大部分的大腸癌都可以根治,因此早期的發現對於大腸癌治療來説十分重要。但在進行大腸癌篩查之前,有甚麼需要知道的?有多少種檢查可以進行?需要甚麼資格才能檢查?即查大腸癌篩查必知之事。
大腸癌篩查計劃2023|目錄+快速連結
1. 4大原因為何要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
2. 4個常見大腸癌診斷方法
3. 4個大腸癌篩查合資格人選
4. 大腸癌篩查計劃人士
5. 大腸癌篩查計劃流程
為何要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
曾參加過大腸癌篩查計劃確診大腸癌的患者逾2400宗個案,其中約有57%的患者屬於治癒率較高的早期大腸癌個案。因此,可見大腸癌篩查可協助人們儘早的發現未出現症狀的大腸癌患者,且同時也鼓勵高危人士能及早接受治療,以提升治癒率。
1. 早期發現:大腸癌在早期階段極難發現症狀,因此篩查可以幫助早期的患者或高危認識發現潛在的問題。
2. 預防:篩查可以檢測到可能會導致大腸癌的異常或發展成腫瘤的腸內病變如腸道瘜肉,在及時解決病變後有助於預防大腸癌的形成。
3. 改善治療結果: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患者通常會得到治療效果良好的情況,且也可以接受較輕的治療方式,從而減輕身體的負擔。
4. 風險因素考慮:鼓勵患有家族病史、年齡較大或其他大腸癌風險因素的人參加篩查,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大腸癌。
大腸癌診斷方法
大腸癌篩查是指為沒有徵兆的人進行檢測,從而識別出患者或高危群體,以便可以儘早發現癌症與及早治療。大腸癌的診斷通常包括多種檢查與測試,以確定是否存在腫瘤,以及評估腫瘤的性質和擴散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大腸癌診斷方式:
1. 糞便潛血測試:這是一種常見的篩查方式,也是大腸癌篩查的第一步,用於檢測糞便中是否帶有微量的血液。因當腫瘤出血時可能會釋放血液,而這種血液會順著糞便出來並從樣本中被檢測到。
2. 結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這是一種直接檢查大腸內部的方法,它通過把一個長而靈活的管狀儀器插入直腸,醫生就可以檢查出結腸和直腸的黏膜層,並在需要時可取的組織樣本進行檢查。
3. 內窺鏡檢查:這種醫療設備是用柔軟的長管、光源與攝像頭組成,醫生將直接把內窺鏡插入患者的直腸,進而探查大腸和直腸的狀況。患者需要在檢查前三日用低渣食物進食,並在檢查前一天飲用大量水分,以便檢查可更順利。
4. 大腸鋇劑灌腸造影: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是使用對比劑和X光來檢視大腸內部。患者會先灌入鋇劑(吸收X光的物質,使大腸成像更為清晰),後來醫生將會通過X光拍攝影像,觀察大腸的形狀、大小、結構,以用來檢測出腫瘤、潰瘍或瘜肉。
大腸癌篩查合資格人選
根據2022年12月30日的最新修訂,衛生署列出參加大腸癌篩查的合資格人士:
1. 年滿50至75歲
2. 持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3. 已加入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
4. 不包括有大腸癌症狀、高風險因素或指定期限內曾進行大腸癌篩查或檢查的人士
大腸癌篩查計劃人士
欲參加大腸癌篩查的人士應該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與病歷,才能在這項活動中檢測出更準確的結果。然而,如存有以下情況,則是不適宜或不需要參加大腸癌篩查。
不適宜參加:
1. 曾患大腸癌/有大腸癌症狀
2. 有大腸癌瘜肉病歷
3. 經醫生確認不適合進行大腸鏡檢查
不需要參加計劃:
1. 過去十年曾接受大腸鏡檢查,並結果正常
2. 過去五年曾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並結果正常
3. 過去兩年曾接受糞便潛血測試,並結果檢查
大腸癌篩查計劃流程
初期大腸癌最常見的徵兆就是出血情況,如血便。因此,糞便潛血測試可讓潛藏在糞便中但肉眼看不見的血液被檢測出來。這種篩查方式不存在侵入性,且也決定安全,只需要在家中收集樣本,然後交回收集點即可。
如果在糞便潛血測試結果中呈陽性,其患者則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或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瘜肉,醫生就會安排瘜肉切除並進行化驗,以此來減少瘜肉發展成癌症的機會。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網上圖片
Source: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官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