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人工智能】今年首季至少4宗病人體內遺留醫療用品事故 科大研AI覆核點算醫療儀器 減少人為錯誤機會

【人工智能】今年首季至少4宗病人體內遺留醫療用品事故 科大研AI覆核點算醫療儀器 減少人為錯誤機會

健康資訊 醫療新聞
By Pinky on 05 Oct 2022
Digital Content Writer

醫療物件於病人體內個案不時發生,為了提升病人及手術安全,香港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研發一種能夠辨識導線的人工智能技術,協助醫護人員在進行置入「中央靜脈導管」手術後點算導線,減低導線意外遺留在病人體內的機會。該技術由去年11月起於將軍澳醫院試行,目前已應用在19宗個案中。

為了提升病人及手術安全,科大科研團隊研發一種能夠辨識導線的人工智能技術,協助醫護人員在進行置入「中央靜脈導管」手術後點算導線,減低導線意外遺留在病人體內的機會。

AI助人手點算醫療儀器覆核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雙幸利用電腦視覺技術,研發出「人工智能檢查工具」。醫護人員確認系統所顯示的導線數目,並經人手點算後,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拍攝包含導線在內的所有醫療儀器的照片,人工智能系統便可以透過圖像識別及數據增強(Data augmentation)技術,即時核實醫護人員的人手點算結果。

減少人為錯誤的機會

陳雙幸說,人工智能系統不會疲勞或分神,即使長時間覆核醫護人員的人手點算結果,仍可維持最高的準確性及效率,可減少人為錯誤的機會。他期望,日後把技術擴大至導線以外的其他醫療用品,減低它們遺留於病人體內的風險。

本年第一季已呈報4宗手術後遺留醫療用品在病人體內

導線(Guidewire)是常見於醫療程序的細線,醫護人員一般會透過導線,協助引導導管(catheter)置入人體靜脈,以便導入液體、輸注藥物或監察血液流動狀況。現時,醫護人員需在正式完成醫療程序前,人手點算及核實所有曾置入人體的導線是否已被移除。醫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本年第一季(1月至3月)已呈報4宗手術及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的個案。而其中一個經常出現遺留的手術物品就是導線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