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心理健康】「怪獸家長」費盡心思「催谷」 反令孩子患上抑鬱症 專家:因材施教最重要
自古,聖賢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順著孩子天性自然發展,自由地因應孩子自身特點去培訓,才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發展。父母在孩子教養和學習方面,雙方也要及早取得共識,以便減少因教養而帶來的問題和衝突,有利於締造和諧的家庭和成長的環境,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筆者曾遇過一些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父母,在不勉強追求孩子學習成績要優異後,自動化解了日常生活中不少互動的衝突;而且家長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摸索,從傍協助、鼓勵及接受孩子作多方面嘗試,不但幫助孩子建立了自信、自尊與學習到如何自處,更有利孩子發揮所長,實踐自我。因為每個孩子都各有特點,成長路徑及學習節奏也不同,所以「因材施教」放諸四海而皆準。
父母切記千萬不要迫孩子,或強求孩子逆水行舟,筆者曾目睹一位天資聰敏的學生,被其家長視為掌上明珠,父母費盡心思培育到她多才多藝又成績優異,但因為長期活在別人的主宰中,孩子並不快樂但也無力反抗。升讀大學不久後患上抑鬱症,從此成績一落千丈,終日卧床不起。
經過很多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治療後,再輾轉來到筆者的治療室,再經過大半年的表達藝術治療後,才慢慢解開積壓十幾年來的心結及釋放多年來的委屈。當在大學遇見與自己同樣優秀,但開朗又自信,開心又自主,與自己不一樣的同學時,那種衝擊之大,不難想像。別人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自由地學習,而自己卻必須遵從父母的指示,去完成父母的理想。這位昔日的優異生,就是因為太乖巧,被父母迫到喪失自我,再自我迷失與沉鬱。
因此,不要因為孩子能力高,便過度迫使孩子,凡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便會適得其反。所以,家長要把握好家庭教育根本的原則,「因材施教」也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