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UrbanLife 健康新態度 app
【行山意外要小心】市民抗疫疲勞假日湧到郊外行山 網民:多人過旺角 疫情下的6個「行山禮儀」

【行山意外要小心】市民抗疫疲勞假日湧到郊外行山 網民:多人過旺角 疫情下的6個「行山禮儀」

健康資訊 焦點新聞
By Giann on 11 Apr 2022
Deputy Managing Editor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持續但有所回落,不少市民在假期都會出外散散心,郊外人山人海。有網民更笑言,「多人過旺角」。到底疫症期間行山有何要特別注意?如何減低染疫風險?

不少人趁假期到郊外,其中獅子山郊野公園更人山人海。

一、疫情下的6個「行山禮儀」

一、遠足人數:控制於3至4人以內

郊外地方雖然比較空曠,空氣亦相對清新,但大家都需要留意遠足時的人數,因為飛沫傳播的距離可達1至2米,視乎氣流飛沫或可散播得更遠,而遠足山徑多為狹窄,行山人士始終需要「並肩而行」,假如當時大家在沒有戴上口罩的情況下交談,便可能有機會增加飛沬傳播的風險。建議行山人數控制於3至4人以內,避免山上同時出現多個行山群組一窩蜂「排隊」上山,增加在原地等候的感染機會。

二、遠足路線:避免到熱門地方

於選擇遠足地點時,應揀選與自己居住地方相近的遠足路線,例如18區的行山徑,減少跨區乘搭交通工具的次數。此外,亦建議避免到近日遠足的「熱門地方」,例如大帽山、獅子山、菠蘿山等,以免出現郊區比市區更多人的情況,人龍與車龍各自「爭路」,無法疏散人流,增加彼此的感染風險。

三、遠足時間:視乎遠足者的體力

視乎遠足者的體力,一般遠足時間宜控制於三小時以內,要避免在酷熱天氣、濕度高、無風或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甚高或嚴重的情況下遠足。

遠足途中亦需要有適當休息,不應逞強好勝,以免過分消耗體力,尤其新冠肺炎初癒人士要多加留意,因為肌肉系統、心肺呼吸功能或會較之前差,免疫力亦未能完全復原,會更容易讓病毒有機可乘。

四、遠足衣物:穿著合適衣物

遠足時應穿著合適衣物,例如是淺色長袖衫及長褲,建議選購吸汗物料的衣物,避免身體因流汗而令體溫散卻得快,從而降低口鼻的血液供應及免疫功能;此外,亦要帶備風褸,以免在半山高處受涼,令溫差對身體造成刺激,避免於一冷一熱下「懾親」;遠足人士亦可戴上合適的帽子保暖或用以遮擋陽光以防中暑。於鞋履方面,遠足時必須穿著有凹凸紋的遠足鞋或「抓地鞋」,不宜穿著普通帆布鞋以免「跣腳」或令足部受力不均,增加受傷風險。

五、遠足食物:準備充足的食物及水

建議遠足人士選擇易於攜帶及於進食前無需加熱的食物,如餅乾、麵包、水果,又或是朱古力及葡萄乾等高熱量的食物,方便隨時為自己補充能量及血糖,以免暈倒。而在遠足期間,應多喝水及補充流失電解質,即使未感口渴,亦建議每15至20分鐘補充150至200毫升水分,不宜飲用山水。

六、保護山徑、保護自己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尤其是用過的口罩及紙巾應該先包妥再放入自備垃圾袋,不應隨意丟棄在山野間。

大欖水塘群島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大欖湧水塘,又稱屯門千島湖。

二、5種郊外常見的傷患處理方法

1、拗柴

腳踝扭傷,即俗稱「拗柴」是行山常見的創傷,是指足踝關節韌帶全部或部份撕裂,當關節過度伸拉或突然扭轉時,就會超出關節正常的活動範圍而扭傷,引起腫脹、疼痛及瘀斑的情況。

要及時處理腳踝扭傷的情況,可以利用「RICE」處理法:

R—REST(休息)
讓傷肢休息,以免加劇受傷程度,幫助復原;於受傷48小時後,可重新進行漸進式活動,但如患處仍感到疼痛就應該停止。

I—ICE(冷敷)
受傷後如果患處有紅、腫、熱、痛的情況,可利用膠袋盛載冰塊敷在患處,減低腫脹及痛楚。(每2至4小時冷敷一次,每次冷敷15至20分鐘;切勿以冰直接冰敷於患處)

C—Compass(加壓)
可以利用彈性襪套或彈性繃帶卷包紮患處,固定傷肢。

E—Elevate(抬高)
將傷肢墊高(高於心臟位置),以減輕痛楚及腫脹。

2、抽筋

遠足前如熱身不足、拉筋不夠,甚至是遠足期間的行山姿勢不正確或中暑都有機會引致抽筋。遠足時肌肉突然用力,尤其是上落樓梯、跨步的動作都有機會令小腿的「腓腸肌」及「趾長伸肌屈肌群」抽筋。

行山時如身邊有人抽筋,應該協助他透過伸展令肌肉放鬆;
i) 先讓他伸直雙腳
ii) 輕力及慢慢地抬起腿部,將腳掌向上屈
iii) 慢慢將腳掌壓向膝蓋方向,再輕輕按摩抽筋的地方

3、出血

遠足期間意外難以預計,滑倒、跌倒、擦傷手腳都有機會令身體有出血情況。

i) 先讓傷者躺平休息,並墊高傷肢(骨折者除外);
ii) 再替其檢查傷口,並用清水沖洗傷口表面;
iii) 以敷料遮蓋傷口,用手施壓止血;
iv) 最後用繃帶包紮傷口

4、中暑

在酷熱及潮濕的天氣下長時間進行戶外運動,或進行活動期間補水不足都有機會引致中暑,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情況,嚴重時更會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現象,若沒作出及時急救,或會有生命危險。

i) 應先將傷者移到陰涼地方歇息;
ii) 讓傷者躺下並用物件墊高其雙腳,增加流向頭部的血流量;
iii) 如患者清醒,可協助他飲用適量含電解質的飲料或果汁補充身體水份;
iv) 避免飲用酒精類飲品

5、蜂螫

郊野地方難以避免會遇上蜜蜂、大黃蜂或胡蜂等出沒,若誤觸蜂巢或會引致蜂群攻擊而受螫傷。受螫傷傷口會出現腫脹情況,傷者亦可能會出現劇痛及嘔吐、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嚴重時更可引發急性肝炎等危及生命的症狀。

╴若遇到一或兩隻黃蜂,只要不先作攻擊,一般可如常前進

╴如傷口有螫針,可先用鉗子拔除(不應擠壓毒囊,以免毒素進入皮膚)

╴若遇群蜂追擊,應先以外衣包好頭、頸位置作保護

i) 坐下不動或在地上捲曲身體,待蜂群散開才慢慢離開
ii) 以冷水濕透毛巾輕敷患處,以減輕腫痛
iv) —如遇嚴重螫傷應盡快求醫

📍 Follow我們的IG urbanlife.hk

🔔 訂閱我們的 Youtube頻道 UrbanLifeHealth生活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