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癩成因】會傳染嗎?吹風有無關係?急性、慢性風癩發作成因各不同
風癩成因|目錄+快速連結
甚麼是風癩?
風癩屬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俗稱蕁麻疹、風疹,患者皮膚會出現如蚊子叮咬的紅色腫塊,極為痕癢。風癩可能會出現在任何年齡人士身上,其發作速度極快。
風癩有慢性與急性之分,前者涉及生理、心理因素等,病情可能會持續多於6個星期並反覆發作;後者則包括病毒感染、食物敏感、輸血後的免疫反應、觸碰物體致敏原等,但通常會在數小時或數天內消失,而且不會留下印痕與色素沉澱的問題。
不少患者在風癩發作時不停撓抓,但這只會導致風癩越來越大及越來越癢。此外,當風癩嚴重時,更會影響患者喉嚨食道、令呼吸道收窄,引致呼吸困難等危險情況,如遇到這種狀況,應立即求醫診治。
風癩成因
如以上提及,風癩成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前者屬外來刺激所觸發,一般有跡可尋,後者無單一病發原因,發病時間較長,如下補充說明。
急性風癩成因
- 食物敏感:如甲殼類海鮮、堅果類、朱古力
- 藥物敏感:常見的為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如阿士匹靈(Aspirin)
- 動物敏感:如蚊蟲叮咬及感染、動物毛髮等
- 物體觸碰:塵蟎、地毯、酒精、香水
慢性風癩成因
- 免疫系統失衡,導致病患身體產生「自身抗體」,從而刺激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Histamine,一種發炎因子),引發風癩症狀
- 物理性誘因令皮膚釋出組織胺,應留意的如溫度轉變、太陽光、劇烈運動、流汗、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皮膚搔癢或按壓
-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令皮膚釋出組織胺,包括像紅斑狼瘡症,以及甲狀腺問題
- 慢性感染或炎症會提高風癩病發的風險,如蛀牙、鼻竇炎、肺炎、腸道微生態失衡、幽門螺旋菌、胃炎、肝炎、尿道發炎、惡性腫瘤等
BB生風癩原因
BB出風癩原因多因免疫系統未成熟發展所致,當身體與病菌對抗時,或受致敏原刺激而發生過敏反應,風癩就會出現。事實上,BB生風癩屬常見的兒科皮膚病,但致敏原或因人而異,如下列出3個可能的風癩成因,不過,也有原因不明的情況。
食物:蛋類、魚、貝類、乾酪、堅果類、朱古力
藥物:青黴素(Penicillin),以及其他抗生素藥物
接觸物:冷空氣、花粉、動物毛屑、昆蟲叮咬、過緊的衣物,或身體局部受壓
在此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若家有BB生風癩,可以開始詳細記錄BB吃過的食物或藥物,萬一再次發作,亦能有助於找出風癩成因。除非找出根本原因,並盡可能規避,否則是無法預防風癩的,如果父母發現BB表現得奇癢難忍,或患處嚴重腫脹,尤指口腔、舌頭腫脹,或胸部有繃緊感,甚至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診治。
4個風癩常見迷思
1. 風癩不是傳染性皮膚疾病。
2. 風癩屬於免疫系統疾病,與民間常説的「吹風是病發原因」無關,但溫度太低或是致病原因之一。
3. 雖然海鮮過敏是引起風癩發作原因之一,但並非是唯一原因,如皮膚接觸到致敏物(塵蟎、乳膠、香水、酒精等)、吃到水果(奇異果、芒果等),甚至感染、曬太陽等,都有可能是導致急性風癩的元凶。所以當風癩出現時,別只關注在海鮮上,也應注意所有的接觸物。
4. 有民間偏方指,塗抹薑汁可治療風癩,但這不僅未能從源頭解決病發原因,還可能會因胡亂外敷引發其他皮膚問題,令病情更嚴重。
Text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
Photos : UrbanLife Health Editorial